笔趣录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1942风起南洋 > 第215章房子

第215章房子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来不了很多,驼背老头散了一圈糖后,等孩子们轰跑后,院子里冷清下来。

驼背老头犹自压抑不住心头的激动,一直想找人唠唠嗑,瞧见还在屋子外徘徊的老根叔,不由凑到隔墙篱笆处,打招呼道:“老哥,这是你们的房子啊?”

他中原的方言,走南闯北的老根叔倒是能听懂,也笑呵呵地应道:“是啊!”

他不想多言。房子是石犇军功换来的。石犇父母早亡,他接济了几次这三兄弟,谁想石犇这孩子知道报恩,这一次来先锋军这里,也把他这个孤苦伶仃的老头子也接来了。

作为一个走街串巷的老木匠,虽然知道邻居也是军队上的军人家属,他还是心存了一份谨慎,不想多言。

“这房子挺好的,院子也宽敞,前边院子还能种不少菜。”驼背老头赞着石犇这边的房子,还不时回头瞅瞅自家的房子,乐呵两声。

其实这一排都是一样的房子。

先锋军的建设兵团新推出了一种快速搭建的房子,全部是模块化,在木材加工厂加工好的模块,除了处理地基稍麻烦一点,不到一周就能快速搭建起来。

李衡组织人设计的这种房子,若是后世人看到,一定会觉得眼熟,影视作品中美国人的那些独立别墅就是差不多这个样子的。

但后世的美国人来了绝对认不出是他们熟悉的房子,整个房子的规格更像是中式卯榫结构。

“华夏卯榫构造很牢固,更符合抗震要求。”李衡给赵易介绍时,主推这一种结构,“反正我们没法做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楼房,做这种小楼房,用卯榫结构更合适,还能省不少铁钉固件。”

先锋军的水泥和钢铁产量都翻倍的往上涨,可地盘也大了,需要钢筋水泥的地方也多了。仅仅修路就能把产量消耗去一半,或许路面采用原始的方式,只需要压平夯实,铺上级配好的石子压实就行,可这里河流纵横,大大小小的河流都需要架桥,就算把所有的产量都拿去修桥都不够。

军工消耗又占去了另一半,民间的钢铁用量很少,根本没法用来造普通的民用楼房。遍地的丛林树木反而让木头房子成了最廉价的。

同样在南洋炎热潮湿的地方,那些容易锈蚀的铁质固定件不见得比卯榫结构耐用。

“我们没有那么多木匠。”当初造木头房子的计划提出时,方文治和李东来都曾经不看好。

这年代好木匠还是受人尊重的匠人,师徒传代,这种卯榫结构一般人造不了。先锋军也吸纳了不少来自国内和南洋的木匠,但数量远远不够,根本没法短时间内完成赵易和李衡提出的十万套木头别墅的计划。

“现在是工业化时代,工业化生产最不怕数量多。”李衡从一开始就没打算靠那些传统的老木匠盖房子。

但打造模块化样板房的时候,他却请了不少知名的老木匠,还请来了营造学社的那帮人。

林徽因也是先锋军学者资助计划中的一员。

不是因为她那人间四月天的文才,而是她首先是一名优秀的建筑师。

抗战期间一路奔波流离,还能拒绝去美国的邀请,坚持留在国内,也让赵易三人赞叹。先锋军新研制的土霉素配合青霉素在当今就是神药,很快就治好了她的肺病,也让她和营造学社的一班人暂时留在了清迈的水木大学。

这一次木头别墅的模块样板就是在李衡的大局掌控下,由这群建筑师和老木匠们一点点琢磨出来的。

只要规则标准确定,剩下的就是大工业生产的问题。

木工机械的结构很简单,电力和锅驼机动力,加快了机械加工的速度,方便的标准模块件,标准化的装配方式,让普通的劳工就能做好。只半年的时间,就已经有三千座木头别墅在万象、清迈以及新攻占的曼德勒等地建造完成。

“优先安置中下层军官。”赵易早早给制定了一个分配的标准。

赵易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