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缺火炮和弹药
赵易和李衡对视了一眼,心中苦笑,火炮这事还真不好说。
在导弹没出来之前还是巨炮时代,帝国主义列强们依仗的也是大舰巨炮。评价一支陆军水平的高低,火炮的多寡是重点,就算坦克也可以当做披上了厚厚的装甲、可快速灵活机动的另一种形式的火炮。
先锋军之所以一直没有被日军和其他人放在眼中的一个原因,就是因为缺少火炮。当然也没有坦克装甲。
没重炮,靠着轻武器打天下,那是民兵。
至于迫击炮,很多大**人都不放在眼中。那还算炮?根本没法对抗真正的重炮。离得远了打不着,距离近了轰过去,准头又不知道偏哪里去了。稍一犹豫转移晚了,很容易就被重炮反击轰没影。
这次大战之前,日本人还真没把先锋军放在眼中,只是觉得得安抚一下泰国人,也得在东南亚众多土著面前挽回点颜面,可惜这一次又被打脸了。
史无前例的被灭了一个师团,之后日本人肯定会重视起来,先锋军火炮弱的软肋绝对会被日本人关注到。
“我们造不起大炮,也没有合适的大炮。”开会之前,赵易已经和李衡叶关三人商讨过这个问题了,李衡也是无奈。
三人都知道战后很多小口径火炮基本就过时,被迫击炮和火箭筒、无后坐力炮和导弹等淘汰了,就算是105毫米榴弹炮在二战后也被苏俄的122毫米榴弹炮压制,随着科技的发展,更是逐渐没落。后世东南亚地区105榴还是主力,除了受到西方影响外,还贪图105榴的轻便,可122榴以后也同样越来越轻便。
反正三人相信后世的华夏军队。华夏那么多精明人能看不清这样的对比,只贪图105榴的轻便,却没见后世立体化作战的前景吗?
就算105炮,在这个交通季度糟糕的环境中,也同样算是机动性极差的重炮了。
火炮一旦成了重炮,生产难度倍增。
此时华夏国内军工专家造75炮没问题,造105毫米炮都有些难度,造更大口径的火炮难度就更大了。偶尔造出点,也基本上是来料加工再仿造。李衡却不可能只凭着一点后世的资料和图片就能造出先进火炮来。这需要研究实验,就算是105炮也同样走这样的过程。
“从苏俄那边进口一门M1938型122毫米榴弹炮照抄也行,参考也行,不就省劲多了。”叶关提议道。情报部门弄过120和160迫,轻车熟路了。
“苏俄那门炮确实是好炮,但就算弄来,我们也没有精力研究,也没有足够的钢铁,也没有足够的设备和人员来制造。”李衡苦笑道。
现在军工全力在生产,连子弹生产都出现了设备和人员的紧张,更不用说再造重炮了。
研究人员也吃紧,火箭筒、火箭炮、无后坐力炮还需要改进,一批研究人员还准备去美国留学,根本没精力来研制新炮了。就连钢铁材料和火药也吃紧。
先锋军的钢铁厂可不是说造就能很快造起来的,现在炼钢还是靠电炉。三台电炉,2台1吨,1台15吨,可一门105榴就两三吨重,而且越是口径大的炮对炮管要求越严格,李衡试验出的钢铁配方造迫击炮比较轻松,造重炮就难说了。新配方需要重新配置,李衡都不敢说能在一年内摸索出来,这还是在后世一些资料基础上。
所以李衡不敢保证。
“现在的交通条件让大口径火炮机动很不灵活。超过105口径的火炮就格外笨重,小于105口径的火炮性价比上就不如迫击炮。尤其是在丛林环境下。”赵易冷静道。
这个时代针对丛林战的战术和武器研究还处在萌芽阶段,否则美国人后来也不会轻易陷入越战泥潭了。那套大炮理论对那些大平原地区效果很好,对丛林地形效果却并不佳。
这一点三人都明白,但诸多将领却还是受到当代军事理论影响,格外迷信大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