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0章
搪瓷缸子是赵红英前两年打野猪得来的奖励,上头印着“妇女能顶半边天”,她觉得这缸子跟喜宝衬极了,索性就给了喜宝。正好,搪瓷缸子轻,又耐摔,最适合孩子不过了。当然,喜宝用了有两年了,也没见她摔过一回,每回都是捧得稳稳当当的,只有等坐下来时,她才会掀开盖子,慢悠悠的吃着里头的小零嘴儿。
今天的小零嘴儿是五香蚕豆,喜宝吃得喷喷香,时不时的抬头看一眼在地里干活的奶奶,笑得眉眼弯弯。
赵红英没耽搁太久,今天的日头有点儿大,生怕晒坏了喜宝,她只匆匆摘了一篮子蚕豆,就招呼喜宝可以走了
。回头路过自家那一片花生地时,又下去瞧了瞧。
蚕豆种子不多,自然种的也就不多了。不过她运气好,弄了不少花生来,家里最大的那块自留地里,全种上了花生。对了,就是曾经出过大个头红薯的那块地。赵红英开春那会儿,播种浇水时,每次都不忘捎带上喜宝,想着这回种出来的花生铁定又大又好。而且花生有个好处,跟红薯一样,没收获前都埋在地里,外人不知道地底下是个啥情况。至于收获以后…
虽然家里傻子多,可在经历了宋卫国那事儿后,全家上下都老实了很多。想来,这回没人敢再出去瞎叨逼吹牛了。
去了菜地,又回了趟家把蚕豆放好,赵红英瞅着时间也不算早了,该去知青点做晚饭了。
做饭真的是个好差事,要不是因为大队长是她娘家亲侄儿,这么好的活儿一准轮不到她。一个是工分高,第二是这活儿真不累,比起风吹日晒的,在灶间少个饭算啥?还有一点,赵建设实在是看不惯知青点的风气,横竖现在不是农忙,就叮嘱赵红英,一天只给做两顿饭,早一顿晚一顿。这么一来,她做完早上那顿,就算慢悠悠的回到家
,也来得及做午饭。晚饭那就没辙儿了,不过家里有仨儿媳妇儿在,问题不大。
“我!我!”喜宝察觉到赵红英又要出门了,生怕她把自己给丢下了,捧着搪瓷缸子颠颠儿的跑过来。
祖孙俩又往知青点去了。
这几年里,队上多了不少知青,不过知青点的位置却是没变,只是让队上的人又多盖了几间土坯房。早先房子还是够用的,一间房住三四个人。可谁知,今年不知咋的,开春送了一批人来,结果前几日又说要送人过来,哪怕赵建设急急的找人,也来不及盖好足够的房子。因此,知青点最多的一个房间住了七八个人,闹腾得很,加上旁边还有人在砌土坯墙,整个一片都是乱糟糟的。
赵红英一面领着喜宝往前走,一面叮嘱她待会儿要乖乖的待在自个儿身边,毕竟那头的人还都不熟,天知道里头有没有坏心眼儿的。
想到这儿,赵红英就直想叹气,她总觉得今年有点儿怪怪的,不止是队上的知青多了,就连上个月去县城里取钱,都隐约觉得县里跟以往不同了。对了,前几天老四宋卫军还寄信过来,说一切都好,又暗示这两年可能会有些
闹腾。
闹腾啥呢?
好不容易年景好了,家家户户都能吃上饱饭了,好久都没听说过哪里饿死人了。多好的日子啊,还有啥不满足的?
等到了知青点,赵红英更不想说话了。倘若说第一批知青是娇气的,懒散的,干活敷衍的,那么后来的几批简直都是事儿妈,见天的折腾,嫌这不好那不好的,有本事你回大城市去呢!尤其是前几天刚过来的这一批人,叫赵红英说,被他们一衬,老三媳妇儿袁弟来都显得十全十美了。
不想管旁人的闲事儿,赵红英领着喜宝走到知青点的灶间,先寻了个小板凳叫喜宝做好,这才开始生火做饭。
知青点的饭菜相当简单,红薯稀饭配玉米饼子。份量是按照人头算的,一人一大海碗的红薯稀饭,饼子则是男知青两个,女知青给一个。
这个量,肯定是吃不饱的。可对比他们的干活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