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第114章
上全是景明摊开的记录。
他将近乎千万的数据先按照日期分类,然后一张一张地摸过去。
接下来的半个月,景明再也没有去值班,他三餐都靠面包、矿泉水,就连睡觉都在这间空实验室里。
几乎全身心的投入到等离子体的密度中。
他看完一批就换一批,这半个月里,景明只干了一件事——复习这些数据。
每一日看过的数据景明都可以记住,但为了确保自己的记忆没有出问题,景明才会花费半个月的时间又看了一遍。
紧接着,景明随机取了一次实验的数据,将它输入了电脑中。
电脑上,很快就出现了一张图。
这张图,由密密麻麻的数据点构成,去掉那些离散在这条曲线之外的数据点,这看上去就是一张半椭圆图。
也就是密度先增大后减小,就像是先上坡后下坡一样,所以这图叫--等离子体密度爬坡图。
景明双手一点点摸过去。
这张图,他看过无数次了。
烂熟于心。
景明研究机理的目标是为了控制核聚变,让它能够长时间运行,从而供电。
至少也得稳定运行一天吧!
可托卡马克里的核聚变更像是□□爆炸,一瞬间,几秒钟就完成了,根本无法长期运行。
景明要做的,就是驯化它,让核聚变时产生的等离子体能够按照他们的想法来运行,所以才要研究透彻它的机理。
这张图看在景明的眼睛里,依然是扭曲的线条,夹杂着密密麻麻的数据点,看得人晕头昏脑。
按理,他不应该再看这张图了,毕竟已经看过无数次了,可景明总觉得这张图怪怪的。
他顺手拿了一张白纸,在纸上写下了“等离子体密度”这六个字。
等离子体的密度代表着什么?
氘、氚两个元素的原子进入托卡马克装置,高温电离后,产生了离子、电子、还有未被电离的原子,这些东西混在一块儿就是等离子体。
等离子体内部在不断地发生原子核的聚变反应。
景明拿着笔,在“密度”两个字上圈了个圈。
所以简单理解,等离子体的密度就代表着一个密闭空间内,等离子体数量的多少。
密度越高,原子核之间发生碰撞的可能性越大,碰撞率越高,聚变地越多。
紧接着,他又在“密度”旁写下了“碰撞率”三个字。
密度?碰撞率?
他看着这张爬坡图,看了一会儿,取出了之前绘制出的每一次实验的密度爬坡图。
景明挑选了近期二十张纸,放在地面上,他不用摸都知道,这图上具体是什么样子的。
这些图上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先上坡,后下坡。
可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呢?
景明之前就被困在这点上,不得寸进。
今天又卡在这里。
他的笔无意识的在纸上划来划去,到底是为什么?什么原因导致了密度的下降?
是因为聚变到一定程度后,一个原子核周围已经没有别的原子核可以聚变了吗?
不对,景明摇摇头。
氘、氚的原子进入托卡马克发生聚变,本做不到这么高的利用率,不可能所有原子都聚变成功了,一定会有残留的。
景明在这个想法上打了一个大叉。
等等,等离子体被电离后,产生了大量的电子。
而电子是有自旋态的。
也就是说,等离子体内部也是维持着一种固有的旋转状态,然后跟周围的原子去聚变的。
那么有没有可能是因为这种固定的旋转状态被改变了?
景明眼前一亮。
这个想法他之前从未触及过!
如果要改变等离子体固定的旋转状态,那么会不会是有一个力在促使它的状态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