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心机秦氏夺婿
县试过了一段时间, 眼见着就到了放榜的日子。
家里人发现,不论是李承祖考衙役还是李承业靠县试, 等待放榜的表现都是一样的,假装稳重, 暗自里围着地面画圈圈。
连日来, 赵世简上门也少了, 他也在家里等着放榜。
到了放榜那一天,赵世简一大早来找李承业, 兄弟二人一起往目的地出发了。
到了衙门口,考生们挤挤挨挨的, 二人静下心一起等待。
过了半晌,里面出来个衙役, 敲一声锣, 高声报了三次:“己亥年京畿县县试发榜。”锣声刚歇,又有人抬出长案, 案上一张纸,上面依次写着从第一名案首到第五十名的姓名。
衙役一一念出,二人耐心等待。
第九名的时候, 二人听到了杨镇的姓名。十六名的时候,又听到了赵世简的姓名。李承业暗自着急,到了第三十七名的时候,终于听到了自己的名字。他暗自舒了一口气,总算没落榜。
李承业与赵世简相互拱手道喜,李承业年纪大一些, 他叮嘱赵世简:“二郎,你先回去给父母报喜,衙役一会还要上门报喜,让你家里备好喜钱,要散给报喜的衙役,还有上门道喜的街坊。”
赵世简点头应了,二人说罢,各自朝家里去。
李承业回到家里,李家人听说他上榜了,异常欢欣。听说杨镇和赵世简的名词还在前面,也都为他们高兴。一时报喜的衙役来了,李家打发了厚厚的喜钱。
到了夜里,李穆川回来,有些可惜儿子的名次不显。
张氏看出儿子的不满意,忙劝他:“老二,二郎这次考的可以了,他年级还小呢,你快二十了才中榜呢。”
李穆川笑道:“阿娘说的是,儿子想左了,二郎肯用功,年级这样小就过了县试,是个不错的开端。”
说罢,他嘱咐肖氏,“这回也不用请酒席,等过了府试再说吧。”
李家众人也都应了。
赵家这边,家里第一次出了个读书人,且名次还不低,吴氏喜不自禁,也给报喜的衙役们打发了厚厚的喜钱,预备请酒席庆贺。
赵书良回来后,听说了李家二郎和杨镇的名次,他对小儿子说:“你明儿再去李家看看,李家若请酒席,咱家就请,李家不请,咱家也不请,没得显得轻浮。”
吴氏顿时也清醒过来,科举多难考她是知道的,这才是第一关呢,若大张旗鼓的,后面岂不是给儿子压力。她也道:“你阿爹说的对,阿娘一时太高兴,没想到这些,还是你阿爹想得周到。”
赵书良被自家婆娘拍了马匹,仍旧一幅宠辱不惊的样子,再次叮嘱小儿子:“你去李家,要像往常一样,莫因为自己过了县试就轻了骨头。轮起来,你能过,李家也是有功劳的。”
夜里,赵家夫妇二人商议,该给二郎去李家提亲了,再不提,要被别人抢先了。
赵世简当然不知道父母要给他提亲,第二日,他仍旧高高兴兴去了李家,还把慧娘也带去了。
李家众人很亲热地招待了他们兄妹二人,张氏和肖氏见到他,更是欢喜。
就在赵李两家欢欣的时候,杨镇在莫家,也受到了比以往更强的关注。
莫家学堂十几个人,只有两个上榜了,另一个只挂了榜尾,且年龄比杨镇还大几岁。
莫太太听说后,更加喜爱杨镇。
话说莫二爷夜里回二房,与妻妾说起此时,说者无意,听者有心。
莫二爷有一庶女,名唤莺娘,在家排行第四,幼时因一场高烧,耳朵烧坏了,再听不见话,日常有个丫鬟专门在她身边跟她打手势,时间久了她也不大说话,整日把自己关在房里,不出去见人,都14了,还没说亲。好一些的人家看不上她,差一些的人家莫家看不上。
也曾有人家给莫四娘提过亲,不是浪荡纨绔子弟就是身体有毛病的。莫四娘被人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