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26 引进安-22不仅为飞机技术
我们垫付。空军不可能投资,而国家财政拨款更是指望不上,经费被挤占,基地所有开支都得压缩。”
白彦军苦口婆心地劝说谢凯。
奈何,谢凯根本就不听劝。
“不需要空军的投资,也不需要财政拨款,可以直接从苏联贷款引进安-22的全套生产技术。对于他们来说,性能落后而被放弃的运输机在引进过程中,不会有任何难度。甚至对苏联来说,会非常乐于见到我们引进这种飞机。”
一个技术强大的中国,苏联跟美国都是不愿意看到。
中国技术越先进,对他们形成的竞争压力就越大。
中国在消化了这些技术后,完全可能会向国际市场出口。
国际上喷气式军用运输机本来就竞争激烈,市场上再增加一个强劲的对手,哪个国家不愿看到?
安-22这种被认为是落后的涡轮螺旋桨飞机,对中国的好处不仅只是运营成本低,可以作为军用运输机,也可以改为民航客机。
如同安东诺夫设计局的总设计师说的那样,这对中国航空制造技术,可以起到完美的升级作用。
中国航空工业系统都是学习苏联发展起来的。
安东诺夫在开发出安-124这样的大型运输机之前,精力都是放在涡轮螺旋桨飞机上。
安-22这款世界上最大的涡轮螺旋桨飞机,那是涡桨飞机的巅峰之作。
对于中国航空工业来说,技术一脉相承,工业标准相同,安-22一旦引进,已经消化了的安-12技术的运-8,技术跟性能可以很快升级到安-22的级别。
白彦军真心无法说服谢凯放弃引进的想法。
谢凯都说了可以从苏联贷款,他还怎么反对?
“你真的想搞?目前空军真没有这样的需求啊!”
“不是我们想搞,是安东诺夫非得把这款运输机的技术卖给我们。也许他们只想卖飞机,安东诺夫的制造工厂,已经没有什么订单,工人被分成几班干活……”
谢凯把安东诺夫的情况做了介绍。
“咱们技术人才储备不够。”白彦军继续找理由。
他不同意谢凯引进这款被苏联放弃了十多年的安-22涡轮螺旋桨飞机。
苏联人放弃了十多年的,绝对不会没有原因。
真像谢凯说的那样,苏联人完全可以捡起来继续开发。
谢凯在安东诺夫的人提出来时候就动心了,哪里这么容易就放弃了?
“人才储备不够,不是问题。一边消化一边培养人才,等到苏联不行了,再从安东诺夫设计局挖人。在苏联倒下前,我们必须跟安东诺夫达成合作。只有在合作过程中,才能真正了解到他们技术团队的情况,接触到各种核心技术人员。”
谢凯之所以一直想扩大跟苏联的合作,甚至连安-22这样的飞机都想要,不仅是安-22对于中国航空工业有着很大好处。
在合作过程中,中方人员可以通过正常的官方渠道接触到安东诺夫的设计师跟技术骨干。
这才是谢凯热衷于跟苏联人各种合作最主要的原因,也是他最不能放弃的。
一旦苏联解体,跟西方国家抢苏联人才,经济不行,基础落后的中国,确实没有多大优势。
只能靠着提前布局。
柳东胜在乌克兰经营了这么长的时间,以他一个人的能力,也没办法跟不同类型工厂的技术骨干接触。
那样的话,目的就太明显了。
谢凯希望在苏联解体前的两年时间内,不断扩大跟苏联的技术合作。
无论是战机还是大型运输机,只要合作,就能接触到苏联的核心技术人员,在了解过程中,就可以确定要哪些人。
只挖最核心的技术骨干,回国后以老带新,在短时间内就可以为国内航空工业培养大量的人才。
苏联解体后几十年,国内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