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光
坐,笑问他道:“青玉,你这是怎么了?为什么不高兴?”
文皎英莲也偏头看青玉,青玉先是低着头不说话在那里玩儿他的手指,黛玉又柔声问了一遍,青玉才小声说道:“娘和姐姐们又要走了,把我和妹妹留在家里,不管我们。”
听了青玉这话,文皎一愣,随即心里涌上一股愧疚。
她觉得青玉年纪太小,才四岁,容易颠簸着生病,怕路上不好医治,是以今年两回往西宁过去都没带着他。
她每回出门时,青玉虽然不舍,却也没拉着她的衣服耍赖不许她走,文皎便以为这孩子心里不介意他留在家里不跟着出门。
现在看来,一次两次还好,若是三次都不带上青玉,这孩子可别委屈坏了。
文皎想事儿的功夫,黛玉正轻声和青玉说道:“上两次没带着青玉,是因为青玉太小啦,娘不放心你,怕你路上生病出事。”
“你看我们去西宁的人里,年纪最小的景熙哥哥还比你大两岁呢,对不对?”
青玉抬头看了黛玉一眼,又低下小脑袋,嘟着嘴儿点了点头。
黛玉便继续道:“不过呢,等到九月的时候,青玉就满四周岁了,一会儿姐姐和你一起去求求娘,看娘这回能不能把青玉也带上,好不好?”
青玉猛地抬头,看着黛玉,问道:“真的?”
黛玉笑道:“姐姐什么时候骗过你?”
青玉把头摇得和拨浪鼓一样。
黛玉又笑道:“青玉今年长大了一岁,格外懂事,知道娘不带你过去,也没闹着硬要去,还在家里陪着爹和妹妹,知道体谅爹娘,照顾妹妹,姐姐在你这么大的时候,才没有青玉懂事儿呢。”
青玉小脸儿上终于露出了笑,半是不好意思半是得意,嘿嘿笑着靠在黛玉怀里,朝黛玉伸出手小手指,小声说道:“姐姐,拉勾,你一会儿一定要替我求求爹和娘呀!”
黛玉认真和青玉拉了勾,文皎赶忙收回偷瞄的眼神,当做没看见也没听见,和英莲相视一笑。
如今既不是春耕秋收也不是寒冬年关,林海的事儿略少了些,白日里办完了事儿,晚上便能回来和她并孩子们一起吃晚饭。
孩子一多,让文皎心里又是高兴又是愁。
前几年在京里的时候,林海事儿也不少,却比现在轻松多了,一年有八成时间晚上都能回家里来吃饭。
那时候府里封氏还在,葛姐姐也在,英莲清儿两个晚上都跟着亲娘用饭,她和林海黛玉三个加上一个才会走路的青玉围坐一小桌,虽然不如一大桌子的热闹,却也十分温馨,别有趣味。
吃过晚饭,和黛玉说过一会儿话,她便去找英莲清儿一起读书做功课。
青玉也还不懂事儿,她和林海两个人呆在屋里,或是说笑,或是一起看书,或是下棋,或是相互依偎,晚风徐徐的从窗户里吹进来,屋内一片花香。
但当初她想的是家里人还是太少了,若林海和她都出了意外,黛玉青玉能依靠的人太少,巴不得家里人多些,再多些。
现在家里是不少人,她却又想起以前的时候了。
入了夜,孩子们各自回房,文皎拉着林海坐在廊下,和他说完了心里这些话,自嘲一笑道:“可见是人心不足,有了这个,又想要那个。”
林海把她揽在怀里,笑道:“等我忙过这几年,孩子们也都大了,你也不忙了,是不是又该嫌家里冷清了?到时候你别又催着孩子们常回家来看看……”
这话说得促狭,文皎不由笑着打他一下。
林海抓住她的手握在掌心,问她道:“你九月真要带青玉出去?”
文皎笑叹道:“一年出门三回都不带着他,青玉不过四五岁的小孩子,别再委屈出事儿来。”
“九月虽然入了秋,也不算很冷,他年纪小,就耽误一两个月功课也不怕什么,去银卫玩一玩,长长见识也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