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我为师兄解战袍[20]
姜临川出生就被加封了一个正三品参将之位, 有上奏之权。m.. ,
经史子集看遍,下笔文采斐然,感人至深。
景文帝留中不发, 姜临川又写了一次。
谁砸来的烫手山芋,谁自己接着。
要是景文帝同意, 他就去战场,说不定能在路上碰到师兄, 想想办法一起造反。
要是景文帝不同意, 他就留在京中等师兄回来。
此时景文帝也是十分煎熬。
他把姜临川写的奏折拿出来, 随意翻看几眼,一字一句都是请求陛下恩准他北上探望、照顾秦川侯。
同不同意呢?
他总想粉饰太平, 不希望后世记载,他逼杀忠臣良将,致使造反。
姜远之屡次被刺杀而不死, 就算不疑心, 也不会像以前那样全然信任了。
同意姜临川北上, 不亚于放虎归山。
他现在也摸不准姜临川是真傻还是假傻, 二者并没有区别,都是要处理的。
景文帝决定召他的老太傅过来商议一番。
这位德高望重,是名扬天下的大儒, 官居丞相数十年,既有治国之能, 又有经世之才。
文人墨客, 都以半师之礼敬之。
若当年林霁不辞官, 如今也该有这样的威望。
“老师,您先看这奏折。”
“老臣看过,秦川侯世子虽年少,博闻强识,文采斐然,过几年参加科考,怕是能连中三元。”
“老师您说笑了,武将家有世勋,怎么会去参加科举?临川生来就有三品官位,不必同那些寒门子弟抢六七品的小官做。”
“众所周知,秦川侯世子身体羸弱,难承父业,又天生聪慧,学识渊博,日后转为文臣也未尝不可,陛下忧心之事,自然迎刃而解。”
“他总会娶妻生子,姜氏一族根基深厚……”
“陛下可降一位公主与他为妻。”
“此事容后再议,先看这奏折,朕该不该同意?”景文帝想到尚给姜远之的两位公主,无言。
“陛下同意便是。侍奉亲父乃孝道,陛下若早些出手,在流言喧嚣尘上的时候,斥责他,将他送至北边探望秦川侯,必不像今日这样被动。”
“如今为时不晚,放他北去便是,若有不臣之心,陛下可铲除心腹大患。若他侍疾后回京城,再叫他科举入仕……”
“戎夏大汗愿俯首称臣,与我大梁通商,愿尊我大梁为主,世代缴纳岁贡。”景文帝突然话锋一转,征询老丞相的意见:
“大梁国力皆耗在兵戎之事上,朕欲停战,戎夏已求和,此事如何?”
“戎夏这些年也被大梁耗住,损失惨重,也许是迫不得已才来求和,不如乘胜追击,将他们赶去北荒,让他们与那些色目人争土地……”老丞相想了想。
“北边本就不适合种植,那些土地就算归入大梁,也无甚用处。反倒是戎夏人,擅长种植,养马,放牧,若为臣属,往来通商,必能强我大梁国力。”
“陛下言之有理。”老丞相不再多言。
或许是因为读书人没亲自上过战场,总有几分天真?以为做事就像说话那样容易。
在景文帝上位之前,那位深得先帝爱重的太子,同样是读书人,光风霁月,提起戎夏,总说,杀至鸡零狗碎之时,把他们赶到最北边去,不与贼子议和。
“折子是同意还是……”景文帝重新绕回来。
“陛下贵为天子,无论如何行事,旁人都不会置喙。”老丞相笑容温和,神色恭敬,低头拜别时,掩饰住眸中深深的失望之色。
先前为皇子时,喜好背后害人,还能说是善隐忍,通谋略,如今做了十几年皇帝,竟无一丝长进,优柔寡断,行事阴暗,与后宫争宠妇人何异?
丞相离宫后,景文帝斟酌着,写临川体弱,北地苦寒,派遣太医去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