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录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抗日之超级战神 > 第一千五百五十八章:合围日军

第一千五百五十八章:合围日军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要说马铮所部在什么地方能够完爆日军,拼刺绝对是最重要的一项。

尽管日军的拼刺技术也不错,但是比起马铮所部而言还是要差一点!

差在什么地方呢?

主要是差在技巧方面,马铮所部的拼刺技术是马铮亲自教的,而马铮的拼刺技术则是从前世的部队里学到的。

而部队教则是中国军队经过几十年作战而总结出来的精华,这就好比是绝世秘籍,威力自然是不同凡响。

后世解放军枪刺术的诞生非常复杂,它是在中国传统武术的基础上,汲取了华刺、日刺、苏刺的优点,同时又揉进解放军各时期的作战经验和特长创编的。

抗战时期,中国军队的白刃战并不像抗日神剧那样以拼刺刀为主,更多是以大刀对抗日本军队的枪刺。

在抗战早期,三个个子矮小的日本兵背对背就能让一个班的中国战士束手无策。没办法,当时中国工业基础薄弱,别说是刺刀了,连枪械制造都成问题。

刺刀并不是大家想象的那样制造简单,像拥有大量军工厂的国民党军队,其“中正式”步枪配备的刺刀基本上是质次价高的产物。

德械师还好,刺刀全靠进口,而普通中央军就比较惨了,只能用质次价高的刺刀跟日本鬼子拼命了。

德械师的装备虽然十分精良,但数量毕竟太少了

除了刺刀工艺外,还有一个就是旧日本军队长期重视枪刺术训练。

早在19世纪70年代,日本就抛开了早期学习的法式刺刀术,转而研究适合自身特点的刺刀战法,不仅在甲午战争时对清军造成严重杀伤,十年后的日俄战争也把人高马大的俄国人杀得生活不能自理。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刺刀术已经发展成为旧日本陆军的“秘笈”。

随着抗战的进行,善于学习的中国军队通过缴获日本武器装备来充实自己的实力。自然,也为早期枪刺术的发展提供了“土壤”。通过对日本俘虏的“感化”,聘请他们担任教官,让中国军队的刺刀战法得到了飞跃式成长。

随着日本兵力枯竭,大量“臭鱼烂虾”充斥日本军队,致使日军技战术水平下滑,这也让中日在拼刺领域的差距越来越小。

建国以后,解放军武器逐渐向苏式靠拢,仿制莫辛纳甘1944式步骑枪的53式步枪使用了长长的四棱刺刀,而56式半自动步枪和56式冲锋枪均使用了经典的三棱刺刀,由于三棱刺刀折叠在枪管旁不易丢失,非常利于拼刺,所以广受部队的喜爱。

随着自卫反击战的爆发,身经百战的解放军用刺刀将侵略者一次次打败。至此枪刺术进入了巅峰期,也从那时期起,刺刀见红成为了解放军士兵的“符号”。

拼刺刀主要有三大限制因素:体力、技术、勇气,三者完美的结合便是一个拼刺高手的诞生!

伦体力,骑兵旅的士兵全都是从中国北方征召入伍的,个个膀大腰圆,身高都在一米七以上。

而同对面的日本士兵的身高平均在一米六五左右,身材上绝对是比不上骑兵旅的战士们的。

身材不够高大,体力上自然也比不上骑兵旅,这是必然的。

论技术,日军同样不行!

马铮拼刺技术这玩意儿可不是说你一个人的事情,更多的还是要看团队配合。

但要说起陆军的小组配合战术,世界上恐怕少有比中国解放军总结出来的“三三制”更强大的战术了。

三三制是一种非常具有“中国特色”的步兵战术,这种战术植根于中国军队在革命战争年代长期的作战实践总结,对于世界上绝大多数轻步兵部队都具有实际意义。

与一般的步兵分队战术相比,“三三制”最显著的优势在于通过效率与灵活性的最大化结合,实现了攻击和防御效能的成倍提高。

一方面,“三三制”将步兵编组为三人一组的战斗小组,这种编组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