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奸计得逞新的通道
上辈子
吐蕃和大唐两军对峙,十万人每天的消耗的巨大的。崔希逸眼看不断减少的军粮,不断八百里加急上书朝廷,要求尽快向前方输送粮草或者拨付军费,但一直没有回音,眼看粮仓见底,才收到李林甫的一封密函。
李林甫的意思是,现在和吐蕃呈对峙之势,已经不需要在边防陈列十万大军,可以适当撤退一部分边防,料定吐蕃也不会轻易出击。这样便可以减少消耗。
崔希逸对这个回信哭笑不得,这简直是开玩笑,战争从来不能靠赌运气,万一吐蕃反扑,自己这边兵力不足导致兵败,那自己的这个项上人头也估计难保。
而已经是剑南节度使的安禄山早已经撤退,给出的理由是剑南边防吃紧,需要回防。
杜希望也因兵力损失过多,需要休整,也撤了。
实在没有办法,崔希逸为了减轻后方的补给压力,将所有布防的唐军后撤五十里,在黄河边安营扎寨。
很快,崔希逸后撤的消息就传到了长安,李林甫立即禀报玄宗,说崔希逸怯战,吐蕃未出一兵一卒,竟然主动后撤,应撤换崔希逸另选他人。
但崔希逸刚立过军功,玄宗本来有所犹豫,但李林甫接着进言说主将一旦怯战,必然直接动摇军心,如果吐蕃反扑,便极有可能兵败如山倒,河西门户从此洞开,对大唐的威胁极为严重。
玄宗最终同意了,准备下旨撤换崔希逸,迁任工部尚书。
李非知道这个消息后,也立即找到了玄宗,进言临阵换将乃兵之大忌,况且崔希逸后撤的理由现在还未知,可以着崔希逸奏明后撤理由之后,再做定夺。
这一切都是李林甫暗中操作,为了防止生变,竟然偷偷在长安周围驿馆安插人员,将前线的战报一律截停,玄宗在等了一个月后,始终没有等到崔希逸的解释,最终下旨,由剑南节度使安禄山兼任河西节度使。
随即,李林甫直接让户部拨付军费,并让兵部调运粮草,安禄山得到支持,直接重新布防,将军营重新驻扎在安戎城城外。
李林甫再次上书,说安禄山忠勇,唐军士气大震。
玄宗直接再次册封安禄山为云麾将军,官至三品。
而崔希逸因为被撤换一事,心中烦闷,人还未到长安,中途便病死了。
李飞尽管知道这一切都是李林甫的一手安排,但又找不出他的毛病,心中忧虑渐增。安禄山此时已经手握十五万兵马,并且又掌握边陲的财政大权,一旦生变,后果不堪设想。
于是,李非又找到玄宗,将心中忧虑一一讲明,并举荐王忠嗣。
王忠嗣是玄宗义子,勇武异常,且忠心耿耿,玄宗觉得李非的担心并非没有道理,于是将王忠嗣提为陇右节度副使,并准备用他接替杜希望之位。
而杨国忠此因为极善于逢迎拍马,很快就被玄宗再次提拔为太府卿,并兼任御史,离宰相只有一步之遥。
一时间,李非尽管掌管中书省,但整个人几乎被架空。
本来想让大哥李霅尽快提升,但苦于没有机会,再加上李林甫和杨国忠暗中作梗,频繁向玄宗进谗言,说李适之兵权在握,李非主理朝政,李霅若是再被提拔,则朝中便是他们李氏父子的天下,这样,李霅的提升就被彻底的锁死了。
——————————————————————————————
下辈子
对于曲海口中的设想,李飞不是没有想过,但是那样的话,就是个极大的冒险。
历史没有假设,发生了便发生了,再想去往回拉,徒劳无功。
李飞深有体会。
任何事情,都是两面的,有可能会更好一些,还有可能更坏一些。
就像薛定谔的猫,打开箱子之前,你永远不知道他是活的还是死的。
三个人尽管已经都对历史不断在改变有了共同的认知,但是能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