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二章 新政剧变
莲本身原南都仕宦之家顾家的千金,后因家被抄而被王长庚收留为妾,自小杂学旁收了不少知识,也就能在教刘家织坊的女孩们时说出自己对算学的见解来。 来娣这天因昼长夜短,也就于午后来看见了这一幕,且于学堂内的报亭里取下了一份官报来看,而准备看看有没有刘确贤的消息。 结果,她却看见,有官报报道说,朝廷将作寺设立了蒸汽动力研发馆,而一时起了兴趣,暗想何为蒸汽动力,如果用蒸汽动力带动大纺车会比自己家的水力大纺车更有效吗? 来娣之所以关注这个问题,是因为用水力大纺车的江南大织坊已经不只刘家一家。 许多豪绅大户虽然因为刘确贤已是朝廷命官而不敢夺了刘家产业,却也还是通过各种手段搞到了刘家棉布便宜的原因,也开始造出水力大纺车来,而刘家要想在纺织业继续做大做强,是需要技术上进一步革新的。 不过。 对于刘家而言,现在技术上革新的动力还没那么大,主要是因为棉布市场还在迅速扩大,内部各大织坊主要精力是放在了扩大生产规模上,还没有精力去提高生产技术,毕竟后者需要更多的时间成本。 棉业市场的确一直在扩大,每年大明商贾都要从内地订购大量棉布出关或出海。 尤其是在濠镜为大明官府接管且通过王锡爵的改革,使去果阿和吕宋的贸易航线由大明市舶司名下的本国商贾来经营后,直接就进一步扩大了大明的棉布的出口量。 因为这些地方的棉业完全不能跟大明竞争,他们自己生产的棉布既没大明的棉布便宜更没有大明的棉布质量精湛,所以,当大明商人能够比西夷番商这种二道贩子去与海外土著贸易时更敢把价格压得更低后,这些地方的棉业市场基本上就可以被大明的棉布直接占领。 话转回来。 正因为此,眼下来娣在只是瞅了一眼最新的官报消息后,就把这个想法抛在了脑后,而只对自己的大丫鬟吩咐说: “吩咐织坊,多招些贫家女孩训练为新的织工,可以不用买断卖身契,只雇五年,每月可以休四天,受训期间也给工钱,照织工一半工价给!以免到时候又来打单子,结果织工不够用。” 这大丫鬟拱手称是。 “凡来我汪家织坊的外省织工,愿为十年以上工的,给安家费十两银元,五年以下给五两安家费!” “如果有家人需要谋份差事,我们汪家必帮其解决。” 浙江这边,织造大户张家更是夸张,为抢人扩大生产规模,不惜出高价安家费去外省拉人,致仕的吏部尚书张瀚亲自下的决定,因为他很清楚,他张家如果慢一步,新政带来的棉业宏利,只会被别的富贾巨商夺走。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