篳路藍縷
害,卻又不甘願束手就擒。聽得斯基泰直接來攻國都潘提卡彭(註九),便閉城堅守,心想只要不跟她對陣,她就無法施展法術了。 這回仍然是斯基泰女王御駕親征,她已經六歲了,不好再窩在媽媽懷裡,就自己騎著月光,並由五百名禁衛騎兵護駕。至於攝政蓋亞,當然是緊緊隨侍女王身旁。 斯基泰軍前進到潘提卡彭城門前停步,蓋亞下馬向城牆跑去,轉瞬之間就飛掠了八百步,然後如履平地一般地踩著城牆往上竄,只踩了五步就登上了城頭。帕裡薩德斯一世正在坐鎮中軍指揮守城,他只覺眼睛一花,就見到那傳說中的地母神站在眼前,用令人不寒而慄的眼神盯著他,開口說道:「你是要投降呢?還是要以身殉國?」。 帕裡薩德斯一世不是傻瓜,不會求那個寧死不屈的虛名,於是博斯普魯斯王國就這麼被斯基泰併吞了。 隨後的兩年,斯基泰連續征服了好客海北岸如皮提烏斯(註十)、奧爾比亞(註十一)、泰拉斯(註十二)等等所有的希臘城邦。至於這些城邦有沒有城牆並無差別,那一點都不麻煩。 不過隨著領土的擴大,蓋亞單人匹馬東征西討已感分身乏術。更重要的是,她不能永遠當女兒的保鑣,斯基泰必須要有足夠的國防力量,於是她開始組建常備軍。 斯基泰的常備軍有步兵、騎兵與海軍。步兵就不提了,因為馬其頓的長矛方陣已經發展的很完美,只要依樣畫葫蘆就行。 斯基泰海軍和其他國家一樣,主要由三槳座戰船與五槳座戰船(註十三)構成,只是斯基泰戰船上另外配備了地母神秘傳的必殺神器:希臘火。雖然這武器的名字叫希臘火,可是那原本該在一千年後才由拜占庭帝國發明,跟希臘沒半毛關係,所以斯基泰海軍就打遍希臘世界無敵手了。至於製造希臘火所需的石油、硫磺、生石灰,那斯基泰境內可多得是。 斯基泰戰船上還裝配了另一種先進武器:機械弩。這種機械弩藉由槓桿加上齒輪來拉弓,射程竟然遠達七百步。而且它一次可裝七支箭,一發七箭齊射,厲害無比。 機械弩除了配置在海軍的戰船上,同時也裝在陸軍的戰車上。斯基泰陸軍的戰車並不是衝鋒陷陣的那種戰車,而是一種輜重運輸車。只是這種運輸車配有機械弩與防箭板,當許多輛圍成一圈時,掛上防箭板,架起機械弩,就變成了一座堅強的堡壘。由於這種堡壘由大車組成,是可以長途運動的,所以斯基泰陸軍的車隊就是一座可移動的堡壘,一個擁有戰略機動性的軍事基地。 遊牧民族的騎兵並不會搭配行動遲緩的步兵,而是自成全軍騎馬的戰略作戰單位,具備戰略機動能力,行蹤飄忽,奔襲千里。但也正因為它不配屬於步兵,不能受到步兵的保護與後勤支持,所以當它不機動時就相當脆弱,而且進退之間深受季節水草的變遷所影響。 斯基泰陸軍的戰車就是為了彌補戰略騎兵的這項缺陷而設計的,它與騎兵搭配,組成“車騎部隊”,為騎兵提供了保護與補給。騎兵可以躲在這個移動基地裡休整,然後俟機衝出,對從數里到數百里之外的敵軍發動突擊。由於戰車亦由馬匹拉動,具有相當的戰略機動能力,並不會拖累了騎兵。這種車騎搭配,也是蓋亞的另一項種要發明。 這種戰車很有講究。首先為了減重,車體只在要緊的結構部位使用堅木與鋼鐵,其餘部位則使用輕板、油布或茅草。而防箭板則做成活動式的,應敵時裝在朝外一側的車壁上,如此每車只需攜帶一側的防箭板,因而省下了一半的裝甲重量。此外它還裝上了懸吊系統,以進一步改善其越野能力。由於以當時的工藝水準無法造出彈簧、減震筒和連桿這類東西,於是蓋亞就將車身懸掛於粗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