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劝谏
魏延,可谓是如今蜀汉除了诸葛亮,硕果仅存的老将。
当初魏延在荆州投靠刘备之后,就跟着刘备攻伐蜀中,因此屡立战功,被刘备提拔为杂号将军。
在刘备登基称帝之后,更是将蜀中的北大门汉中交给了魏延镇守。
要知道汉中自古以来就是军事重地,对蜀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魏延被刘备任命为汉中太守,可见魏延深得刘备信重。
刘备在世时,封魏延为镇北将军,拜都亭侯。
而魏延对刘备和蜀汉,也是忠心耿耿,从未想过反叛。
魏延为了报答先帝刘备之恩,镇守汉中十五年,曹魏不敢来犯。
在诸葛亮手下,魏延得到进一步重用。
魏延作为蜀汉元老,北伐意识十分强烈,同时又是领兵大将,与诸葛亮可谓是志同道合。
诸葛亮自然不会埋没魏延,在诸葛亮手下,魏延可谓是屡立战功。
被诸葛亮封为征北大将军,丞相司马、凉州刺史,假节,拜南郑侯。
征北大将军属于四征将军,比四镇将军要高一级,而且魏延的这个征北大将军带这个大字,意义非同凡响。
再往上那就是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大将军的级别了,与丞相平起平坐。
可谓是位极人臣。
假节,更是可以随意处置两千石以下的文武官员,先斩后奏,蜀汉除了诸葛亮,就只有魏延有假节的权利。
南郑侯更不用说,已经是侯爵中最高级的侯爵,再往上就是王公贵族。
可以说,在诸葛亮手下,魏延已经达到了一个武将的顶峰,再往上也升无可升。
由此可见,诸葛亮其实十分看重魏延,而不是像传言的那样,诸葛亮与魏延不和。
在刘谕提出,杨仪很可能会因为跟魏延反目,导致自相残杀,甚至魏延兵败身死的时候,诸葛亮面容开始变得凝重。
其实在诸葛亮心中,如果自己真的去世之后,往后代替自己北伐的人,应该是魏延。
因为魏延军中资历老,有统军之才,而且对先帝也算是忠心耿耿。
如果想要不使北伐大业就此结束,就应该托付给魏延。
姜维虽然也有谋略,但是姜维属于降将,资历太浅,根本无法统领诸军,齐心协力北伐中原。
他还需要在军中多加磨砺。
可是魏延虽然统兵能力强,但是他的性格缺陷也很明显,傲才视物,不能容人。
而且性格比较偏激,从他提出的子午谷偷袭就能看出。
诸葛亮生怕自己将兵权交给魏延,蜀汉会再出现一次大意失荆州,若真是如此,那他诸葛亮就成为了蜀汉的罪人。
诸葛亮低头迟迟不语,刘谕再次开口劝道:
“丞相,为今之计,还是退军吧。”
“若是此事处理不好,只怕等您累垮后用不了多久,一场内斗在所难免。”
“如果能及时撤回蜀中,以丞相天威,将杨仪以及魏将军全部召回朝中,以观后效。”
诸葛亮缓缓抬起头,凝视着刘谕的目光,好似想要将刘谕的小心思给看穿。
许久之后,诸葛亮轻轻一笑,笑道:
“德兴,竟如此不看好此次北伐?”
刘谕愕然,不是他不看好这次北伐,而是作为穿越者,他早就知道了此战的结果。
不过想想此时三国朝堂之上情况,这种结果就已经注定。
曹魏如今是曹叡在主事,这个不被曹丕所喜爱的儿子,几乎没有被曹丕教导过一天,更不可能学习什么帝王心术。
但是曹叡却是天纵奇才,无师自通,自从曹叡登上皇位之后,迅速稳定曹魏局势,任用朝中贤臣干将,稳住朝堂,平定边野。
虽然是与世家大臣做出了妥协,但是朝中大权,仍旧是牢牢的掌握在自己手中。
曹叡大胆启用司马懿屯兵雍凉,抗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