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录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类型 >心理学背诵笔记初级 > 第3章 认知过程-感觉、知觉、记忆

第3章 认知过程-感觉、知觉、记忆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没有了

一、感觉-认识的起点

1. 感觉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感觉是人的全部心理现象的基础。

2. 感觉的种类: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其中外部感觉有视觉、听觉、味觉、嗅觉和肤觉。内部感觉是指感受内部刺激,反映机体内部变化的感觉。主要分为:机体觉、运动觉、平衡觉。

3. 感觉的一般规律

1 感受性与感觉闯限

(1) 感受性(感受能力) ,又分为绝对感受性、差别感受性。

(2) 感觉阈限(刺激数值) ,又分为绝对感觉限、差别感觉闯限。

感受性与感觉阈限成反比关系,感觉阈限越大,感受能力越差。

2 感受性变化的规律

(1) 感觉适应:痛觉是最难适应的,视觉适应最明显,视觉的适应分为暗适应、明适应

(2) 感觉对比 :不同刺激作用于同一感觉器官使感受性发生变化。分同时对比和继时对比

(3)感觉后效 : 在刺激作用停止后暂时保留的感觉现象。视觉的后效最著(视觉后效)。

(4) 感觉的补偿作用和相互作用

①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②感觉的补偿作用; ③感觉的相互作用-联觉

二、知觉

1. 知觉是人脑对于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2. 知觉的分类,根据知觉对象是否属于人,知觉可分为社会知觉和物体知觉。

根据知觉反映的客观对象的不同,知觉可分为: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其中运动知觉分为真动知觉和似动知觉。似动知觉的主要形式有动景运动、诱发运动、自主运动、运动后效。

3. 知觉的基本特性:选择性、理解性、整体性、恒常性

4. 观察是人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持久的知觉活动,是知觉的高级形式,又叫思维的知觉。

5. 观察的品质:目的性、客观性、精细性、敏锐性、全面性、深刻性、系统性。

三、记忆

1. 记忆是在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运用信息加工的术语讲,就是人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

2. 记忆的分类

1根据记忆内容和经验对象,可分为形象记忆、逻辑记忆、情绪记忆、动作记忆。

2根据记忆内容保持的时间长短,可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

3.图尔文将长时记忆分为,情景记忆、语义记忆。

4.根据信息加工和存储内容不同,可分为陈述性记忆、程序性记忆。

5.根据记忆过程中意识的参与程度,可分为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

3. 记忆过程:版本一、识记-保持-再现(回忆和再认)版本二、编码-存储-提取

4. 遗忘理论:

记忆痕迹衰退说,代表人物:亚里士多德、桑代克,主要观点:得不到强化逐渐衰退。

干扰抑制说,代表人物:詹金斯、达伦巴希,主要观点: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系列位置效应。

同化说,代表人物:奥苏贝尔,主要观点:认知结构简化,积极的遗忘。

动机压抑说,代表人物:弗洛伊德,主要观点:情绪紧张被动遗忘。

提取失败说,代表人物:图尔文,主要观点:失误了线索或线索错误所致。

5. 遗忘规律:19世纪末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最早对遗忘进行实验研究,以无意义音节为材料,采用重学法(又叫节省法),绘制了遗忘曲线。

6. 良好记忆品质的特点:敏捷性、持久性、准确性、准备性。其中准备性是上述三种品质的综合体现。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