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功亏一篑(一)
都抛掷出去,“胜利”号也会沉没。到时候,要完蛋的不止是轮机舱里的闯入者,还有一百多名皇家海军的官兵。
当然,航海长也提出了一个解决办法。这就是,在动手之前,由艇长,或者其他军官去找闯入者,让闯入者来到通往导弹舱的水密门附近。哪怕只过来了一名闯入者,另外一名闯入者也会留在控制舱的附近,而从控制舱到通往推进舱的水密门还有几米,而在增压之后闯入者寸步难行,根本无法靠近水密门。更何况,水密门都是双向开启,因此在加压之后只是依靠人力,肯定没办法打开。
只是,谁能保证闯入者没提前打开通往推进舱的水密门?
按照威尔逊的意思,如果闯入者没携带爆炸物,也没有制造出爆炸物,那么就很有可能让通往推进舱的水密门处于开启状态。哪怕闯入者没想到潜艇官兵会往轮机舱注水,也会为自己留下退路。这就是,等到潜艇官兵攻入轮机舱,闯入者可以去退入推进舱顽抗,不至于立即束手就擒。
果真如此,那么往轮机舱注水就等于自杀。
相对来说,航海长故意忽略掉的第二个问题更严重。
“胜利”号现在的状态,经得起这样的折腾吗?
不止是威尔逊,其他官兵也知道,“胜利”号的状态并不好,严格说根本不能出海执行战备任务。关键就是更换的那组导弹发射装置,可以看成是“胜利”号的死穴,随时有可能让“胜利”号完蛋。
“前卫”级是典型的单壳体潜艇,而且艇体耐压壳的直径不够大,比“三叉戟D5”潜射弹道导弹的长度要小,潜艇的背部明显隆起,也就是通常说的龟背结构。哪怕使用整流罩把隆起的部分遮挡起来,至少看上去没有那么突兀,
可是没办法完全消除负面影响,比如增加的航行阻力与额外的流体噪声。也正是如此,在设计阶段,设计师会用各种办法来降低龟背的高度。虽然最好的办法就是通过扩大耐压壳的直径,彻底的消除龟背,但是在美国海军的“哥伦比亚”级之前,唯一真正消除龟背的,就只有由苏联建造的,至今都保持着潜艇排水量世界纪录的“台风”级。“哥伦比亚”级能够消除龟背,那是得益于技术进步,能够制造出更大直径的耐压壳,而且继续搭载“三叉戟D5”潜射弹道导弹。“台风”级则是采用爽壳体结构,而且付出了排水量剧增的代价。很明显,“前卫”级没有消除龟背,就只能尽量降低龟背高度。在技术有限,还要控制排水量,必须采用单壳体结构的情况下,英国的设计师根本没有多余的选择,只能把导弹发射系统直接安装到潜艇的耐压壳上,并且对安装部位进行加固。
因为留下了更大的强度冗余,所以就理论而言,导弹舱其实更加牢固,能够承受更大的压力。
可问题是,“胜利”号更换了一套导弹发射装置。
按照规定,在进行这种“伤筋动骨”的大动作之后必须进行结构应力测试,而且要在测试过关之后才能让潜艇出海。道理很简单,在更换导弹发射装置之后,潜艇的结构肯定发生改变,应力载荷必然会出现变化。如果只是停在港口内,还没什么大问题,毕竟港口里面没有大风浪。可是在出港之后,尤其是去了远海,遇到了大风大浪,潜艇很有可能发生结构损伤之类的恶性事故。
往导弹舱里面注水,然后排空压载舱紧急上浮,对潜艇机构造成的影响肯定超过了大风大浪。
这里,还跟潜艇的构造有关。
说得简单一点,“前卫”级的主压载舱设在艇首与艇尾,在艇体中部只有几个用于控制姿态的辅助压载舱。在全部灌满的情况下,这些压载舱能够容纳两千余吨海水,两个主压载舱的容量就接近两千立方米,而辅助压载舱的容积都只有几十立方米。虽然整体上,两个主压载舱的排水量肯定超过了任何一个大舱段的容积,能保证潜艇不沉,但是在主舱段进水之后排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