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遭到利用(二)
兰战争就是一场山火,烧掉了俄罗斯的伪装,让俄罗斯的真实实力不折不扣的展现了出来。
俄罗斯确实用于很多核武器,可是现代化战争依靠的不是核武器。
数千枚核弹头能确保本土的绝对安全,不过也仅仅如此。
道理也很简单,乌克兰战争已经证明,只有本土遭到大规模入侵,而且对政权的生存构成威胁时,核武器才会成为莫斯科当局的战争选项。问题是,又有谁会去入侵拥有数千枚核弹头的俄罗斯?乌克兰战争同样证明了一件事,规模优先的代理人战争不但无法摧毁莫斯科政权,还会被利用,提升与巩固当权者的地位。至于利用核武器发动侵略战争,完全是无稽之谈。
关键还有,当今世界又有哪个国家对入侵俄罗斯感兴趣?
显然,根本就没有。
别说美国,即便是相邻的欧洲国家对俄罗斯也没有多大兴趣,英国就更加不用说了。在经济危机的影响下,欧美发达国家都自顾不暇,大量的国内矛盾需要解决,根本没有发动对外战争的资本。即便需要通过战争来转移国内矛盾,那也是找乌克兰这样的代言人,而不是亲自下场。
由此可见,没有哪个国家会去入侵俄罗斯,也就不用为几千枚核弹头担惊受怕。
既然俄罗斯没有对英国构成威胁,那还需要害怕什么呢?
当然,这里还有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美苏冷战时期,不管对抗有多么激烈,结果都能够预见。凭借更加强大的综合实力与不可比拟的战略优势,除非爆发全面核战争,那么不管是用五十年,还是一百年,由美国率领的北约集团肯定能取胜。这个预期的结果其实是包括英国在内的,众多西欧国家搭上美国战车的关键因素。
由此可见,在美苏冷战当中,跟
美国结盟其实是英国维护国家利益的唯一选择,也是在进行多次失败的尝试之后做出的最终选择。比如说,在二战结束之后,伦敦当局就试图依靠战胜国的身份成为世界的第三极,以此为目标组建了英联邦,试图把众多说英语的前殖民地国家组织起来,成为跟美国与苏联对抗的资本。伦敦当局还打算笼络同样是老牌殖民帝国的法国,妄图维护在殖民地的霸权,构成排他的势力范围,由此引发了以争夺运河主权为目的的苏伊士战争。事实上,为了在美苏争霸当中获得独立的发言权,充当第三极,伦敦当局甚至秘密“援助”过苏联。最具有代表性的,也就是向苏联提供核技术。虽然不是伦敦当局的官方行为,而是几名科学家与政治家私下搞的事情,但是也能够说明,在二战结束之后的那几年,英国上下没有放弃“大国”的梦想,即便是普通的英国人都幻想着,能够重新成为日不落帝国。
也就是在这些尝试遭受惨败之后,伦敦当局才接受现实,成为美国的忠实盟友。
可是在新一轮全球对抗当中,美国还能够取得最后的胜利吗?
显然,就算答案不是否定的,也是未知的。
北约集团能够打赢能占,靠的是综合实力。虽然“综合实力”由众多要素构成,包括了经济、军事与科技等硬实力,也包括外交、文化与舆论等软实力,但是“综合实力”的基础其实是社会生产力,而决定与影响生产力的不但有科技,还包括资源与人口等因素,以及社会的组织结构。很明显,在新的对手面前,以美国为首的欧美集团并没有绝对优势,即便把日本、韩国等盟国加上也是如此,最多算得上各有长短。这也意味着,美国未必能够在新的全球对抗当中取胜。
站在英国的立场上,继续追随美国就不再是唯一的选项。
也就是存在如此巨大的不确定性,才会出现另外的声音,像格雷厄姆这样的“异见者”也才能够获得重用。
当然,格雷厄姆并不是主张解除跟美国的同盟关系,只是强调英国需要独立自主的国防战略。按照格雷厄姆的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