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争分夺秒(二)
叙利亚那样技惊四座,往根本上讲,也就是缺乏在高对抗强度下执行打击任务的技术能力,即缺少尖端技术装备。比如说,俄军很多导弹部队都还在使用“塔康”导航定位系统,而这种在冷战时期研制的,以无线电三角定位法为基础的导航定位系统,早已经落后,也早被各大军事强国淘汰。
原因也很简单,无线电信号容易遭到干扰,甚至被敌人欺骗。
为此,在低对抗强度下,通常是依靠“北斗”与GPS之类的卫星导航系统,而在进行高强度对抗的战斗中,就得依靠闭环工作的惯性导航系统,准确说是以惯性导航作为基准,用卫星导航进行修正。
其实,也就是依靠“北斗”系统,中国火箭军才拥有强大的野战部署能力,真正做到了任意机动,在任何情况,以及任何环境中,都能在接到命令之后的数分钟之内,使用导弹发起远程打击的能力。
显然,俄军导弹部队根本没有这样的能力。
在乌克兰战争当中,俄军导弹部队几乎全都是在预设阵地上发射导弹,而且往往需要花半个小时,甚至更多时间做准备。也就是乌克兰军队缺乏战役纵深级别的打击能力,要不然俄军导弹部队会遭受极为惨重的损失。事实上,这也是俄军不择手段的摧毁美国提供给乌军的“战术打击系统”的关键所在。
不管怎样,俄军导弹部队的战术灵活性都值得商榷。
“在加里宁格勒附近有多少预设发射阵地?关键是,指挥部通常是固定的,而且到主要发射阵地的距离都不会太远。如果有条件,还应该铺设通信线路,避免使用容易被敌人跟踪定位的无线电设备。即便是军用通信系
统,平常也是由电网供电,而俄军在加里宁格勒的基础设施算不上完善。搞不好,俄军的通信设备是从民用电网获取电力,因此可以从电网这边着手调查。”
“我在查……”
在戈武提醒后,陈伊万立即着手调查。
“确实是依靠民用电网,不仅仅是指挥所,所有的预设发射阵地都有配套设施。我把加里宁格勒的电网图发给你们,其中最有可能是指挥所在地点,已经用红线圈了出来,另外几处疑似地点用黄线圈了出来。”
“收到了。”戈武扫了一眼,把平板计算机给了陆勇添,让他记住地图上面用红线圈出来的地点。“我们现在出发,去那个红线圈出来的地点,只不过我们需要多做一手准备。如果我跟陆勇添没及时摧毁营部指挥车,俄罗斯情报安全机构没有及时采取行动,错失了阻止塔谢耶维奇发动袭击的机会,那就得在另外一边想办法。不管怎么样,必须得想办法打乱桑奇的部署。”
“你是说……”苏青平显然猜到了戈武的意思,也才感到非常的惊讶。
“如果让桑奇得逞,那就是全世界的灾难,谁都别想有好的结果。我们承担了这么大的风险,绝对不是为了看到第三次世界大战爆发。不管最后是什么样的结果,我们都要尽到最大的努力。”戈武稍微停顿了一下,又说道:“哪怕他的目的,不是要把北约集团的领导人一锅端,也很有可能导致双方做出错误判断。尤其是北约集团,那么多国家,未必都能够泰然处之。”
“北约国家其实都各怀鬼胎,没有拧成一股绳,真要发生了意外,说不定真有人会火中取栗。”
虽然陈伊万这么说有点夸张,但是没有人反驳,大家都知道他的意思。
北约集团本身就是冷战产物,而冷战早已结束。不管怎么看,北约集团没有继续存在下去的理由。也就是如此,在进入后冷战时代后,北约集团发生了质变,“集体安全”不再是法理基础。在很大的程度上,北约集团成为了重塑世界格局,以及维护美国的核心利益与全球霸权的工具。
可问题是,美国的核心利益不能与集团其他成员国的核心利益划等号。
冷战时期,为了本土的战略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