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录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浮屠天尊 > 第139章:山中问道,下山上山(上)

第139章:山中问道,下山上山(上)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红袖招”本是旧南唐声名极盛的烟花之地,常被时下勾栏才子以“不夜楼阁,夜夜笙歌”八字点评,自落成之日起往后百余年间,誉以天下qing楼魁首,从未有出其右者。南域久历千年,大国间纷争不休,文臣治世庙堂,武将谋略沙场,虚与委蛇求位极人臣,入世者长以“死当谥文正、忠武”为一生所求。而这座平地起高楼仅只须百余日的红粉勾栏同样有登科取士一说,将那许多国色天资列了个三甲排名,一甲三人依次为状元、榜眼、探花,更取前十二者谓之曰“十二金钗”,虽多为世人诟病,却也当真被时下主流所接纳了。

只因这阁楼中女子虽多有脂粉气,却同样不缺铁马冰河的波澜壮阔。相传南唐画圣方解空曾于国破之时大醉三日,削去两手拇指,在此地一卷千尺绢布上画下一幅血色山河社稷图,醉死湘江。而这阁楼中三千红袖也并非“商女不知亡国恨”的庸脂俗粉,系三尺白绫于颈间,悉数殉国,不知多出那许多满口仁义道德的清流俊士多少男儿风采,“巾帼之楼”以此享誉天下。

而此时,这红袖招却是一座书阁之名,亦称霞光。

那是一座悬山式古朴高楼,立在天边大云后一抹残阳下,百年光景行将就木,撑不得许多时日。前些年一场大雪压垮了前坡一角,毁去“滴水”无数,后虽被瓦匠重新修缮,添了许多新泥砖瓦,却反失了最后一抹老态龙钟的独特景气,一时在周边先辈中茕茕立着,显得不伦不类。

这高楼有些年头,外墙早已斑驳,墙皮剥落,生出许多青绿苔藓,自然不比天照殿一般恢弘,倒像是个撅屁股伺候庄稼地的辛勤老农,不知钟鸣鼎食,却独喜脚下一亩三分地,乍一瞧不甚起眼,实则自有乾坤。那楼内藏有诸子百家万千武学典籍,誉以“天启第一阁”。

在门扇中心部位,以双钩笔法镌刻着一幅金漆对联,联中髹漆带有赤红朱砂,上联是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下联对人杰地灵,一剑出南海线潮,正是

十四年前那位一夜悟尽万法下山证道的青衣剑客所留。其原作,就隐在山中。

屋顶正脊上耸立的一对鸱吻,是那画地为牢已二十年的守阁老人以袖中刀刻成,极具帝胄贵气,相传在多年前曾得以通玄,直飞青云穹霄,引得天雷坠下雷池,解了一场浩大灾劫。

这古朴高楼与老人的地位,偌大天启宗门内,几可与万道祖庭相较高下。

老人无名,亦不知佛门法号,只知俗家复姓“洛天”二字。平素里披着一件黑布袈裟,油光满身,大光头上不伦不类地点了七粒戒点香疤,兴许是胡乱烧上去的,并不如何整齐。额前有大片焰火灼伤痕迹,两道尺长雪眉倒竖,唇歪齿缺,面目狰狞,看模样倒不像久染世间佛法的得道高人,还当是个病急乱投医的刁僧罢了。

此刻,老人支起身子,抬起手放在桌角鎏金鼎上,食指轻敲,目光顺着指肚紧贴过去,冷冷落在阁楼深处一团阴影中。

在那里坐着个古怪少年。

少年背微驼,一只腿蜷在地上,看不清本来面目,唯有一双眼睛黑漆漆发亮,手中正捧着一卷页面泛黄的书册,看的有些痴了。在身后,凌乱摆着七排书架,上面数千册典籍或合或闭或掖了几页,被他七日七夜间瞧去大半。

这些时日,少年除却极为规律的午时三刻间外出一趟,其它时辰便都呆在这里,低头观书闭口不言,饿时,就从随身带着的包裹中拿出一张粗面饼胡乱吃些,渴时,便到后院一只结了层冰盖的大缸前取些水用,竟也不知倦意,勤学自律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

儒家常言时来天地皆同力,书为连接天地之器物,开卷有益,能达天听天象,可这少年却似乎踏上了走火入魔的另一个极致,体内毫无脉象,一颗心室也只间或跳动几下,频率远慢过常人,像是个活死人。

洛天僧人在这少年入阁之时起便已觉察到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