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开篇场景,简介爸爸
一个秋天的傍晚,在一栋连串的土房的一间里,炕上放着一个木制的小方桌,一家三口围坐桌前正吃着饭。这是一铺南炕,一个一岁多的小女孩儿,头扎着两个绑在耳朵处小辫子,身上穿着有粉色小花的小半袖衣服,因为长的小,跪在桌前,是南侧靠窗户的一面,面朝北。妈妈坐在左侧离门近的一侧,爸爸则坐在另一侧,桌子北门靠炕沿的一面放着一个小饭盆(搪瓷的),里面是小米饭,还有一个米汤盆,盆里都放着勺子。桌子上除了一人一个饭碗外,中间还有一大碗土豆块,用米汤炖的,里面还有一些菜汤,黏糊糊 看着很有食欲。
一家人正吃着饭,从外面进来两个妇女同志,是邻居。爸爸妈妈跟她们打着招呼:“来呀”,就要下地,她俩赶紧拦住,“你们吃你们的,我们也没有什么事,坐一会儿就走”,边说着,边分别坐在了两侧的炕沿上。她们互相问“吃饭了吗?吃什么饭?”两个人的注意力明显在小女孩儿的身上。
“你家今天是改善生活呀?吃上小米饭了?客人问着。
”“是啊是啊,好像有半个月没吃了,”爸妈回答着。
爸妈的眼光也随着她们的看向小女孩儿,这时,小女孩儿正好用小手指粘起掉在桌子上的小米饭粒。两位邻居相视一笑,竖起了大拇指。
原来,她们是听别人说这家的小孩子经常这么知道节省,感觉她还太小,不太相信,特意赶着饭时来看的。
小女孩儿是一九六六年出生的。 在中国, 在黑龙江省北方的一个小农村里。这家人最开始只有夫妻俩,男主人的属相是十二属相中的第一个,而女主人的属相则是十二属相中的最后一个,而且女主人是来自山东地区的。他们是这个小小屯子中的一家, 小屯子只有十二户,住在公家~也就是大队给盖的两趟土房里, 这两趟房一南一北。但是,他们还离真正大队的其他人马所在地相隔十五里路,在小屯子的大致偏南方。在屯子北方不远处是一条东西走向的土建路,人们 把它叫做“小火车道”。
其实说十二户并不确切, 应该说是十二门,每个门打开后是一个小过道,宽度也就能容纳两个并肩走过的人。过道两侧是两个土锅台,每个锅台安装两口十印左右的大锅。锅台往里的两侧是两个门,每个门打开后又是南北两座大炕,每个炕的长度三米多。这两个门对门的屋叫对面屋,一屋住着一户人家,也有一个炕就住着一户的,这样的话,一个门里至少住着两户人家,最多住着四户。 前面说的那户两口人就住在这样的四户的屋子里, 而且当时是住北炕。
两趟住户的东侧不远处又有大约五间一串的土房,是小队部,整个屯子称其为“一分场”,属于红星大队的。 四周全都是土地。 西侧大约三里地远处是另外一个乡的一个大队,那是一个大屯子。
现在又说回到开篇的小女孩儿的爸爸~男主人,名叫杨香:个子不高, 一米六多,不到一米七,不胖不瘦,比较有特点的就是鼻子大点,眼睛小点,在当时的年代长相也算标准。他最突出的就是他的智力。他小的时候家在辽宁,十二岁那年全国解放,解放前因为家里有点穷,几乎没有上过私塾。其实也不算太穷,忙的时候家里还雇了十多个长工(雇工)干活,只不过他们家等对待长工比较人性化:吃饭管饱,且与主人同餐,食物也相同;干活时间也不太长,同时还可以兼顾他们自己家里的活,所以杨家并没有多么富裕。这样解放时他家被评为中农。家里五个孩子,作为长子的杨香有一个大姐,两个妹妹,一个弟弟。解放后他上学了,只是他上的学与众不同:家里有活在家干活,家里没话再去上学校读书,这样断断续续的读了五年书,因为智力超群考上了 当时的“高小”,大概相当于现在的初中吧,但不能去念,家里供不起,就上队里干活了。几天之后就调到大队部当了会计,那年他十七岁。后来又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