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谁真谁假?
回到镇陵司衙门,元博二人皆是心事重重。 次日清晨,便匆匆与夜司首告别,返程回京。 就连夜司首一早起来,为二人精心准备的早点都给免了。 不过,元博还是留下了一句话,声称皇后不愿让人知道她曾派人来过镇陵司。 夜司首自然是心有体会,一个劲儿地直言,这数月来并无外人来过此地。 元博进入镇陵司时,展示过太常令,而太常令目前在金面首座手中。 这点,在京城是众所周知的事实。 夜司首常年驻扎于此,可能会孤陋寡闻。 但京城的人一旦问起,夜司首若说太常卿来过,那么元博到过此地的消息便会泄露。 追查之下,海公公也可能会有暴露的危险。 此人极为关键,元博倒是还不愿让他惹上麻烦。 路上。 上官玉清欲言又止的模样,问道:“戴面具的...海伯伯的话,你真的信吗?吾父真的会是那种指凶杀人的人?” 元博摇了摇头,“真真假假,现在不必去下定论。我们法司办案,讲究的是一个客观证据。不会仅凭一人之言,轻易去确认或者否认什么。但有一点是可以大致认定的,海公公并没有把秘密说全,而且他似乎理解错了何为“忠臣”二字。” 忠臣,有忠于民,有忠于君。 好比元博前世的抗金名将岳大将军,他带领大军于前线抗击金人,连连大捷,气势如虹。 眼看即将收复失地,振兴国威。 奈何朝廷内阁受奸臣蛊惑,连发十几道召回令,命他回朝。 他自知回朝必定是凶多吉少,但亦是遵诏返回,最终死于奸人之手。 在元博看来,这才叫忠! 不论是智忠与愚忠都好,无可厚非。 而海公公前脚刚说上官锦忠于皇帝,后脚便说他自作主张,安排柳无情刺杀了离王全家。 这显然并非真正的忠臣所为,忠臣不会自作主张。 上官锦若忠,皇帝当年发话放过离王之时,他便不可能有杀离王的心思。 海公公在这个问题的逻辑上,出现了一丝莫名的“偏差”。 当中,或许有两个可能性。 第一,海公公说了谎,上官锦并非真正的忠臣。 第二,上官锦乃是忠臣,但他指使柳无情杀人,并非自作主张,而是有人授意。 但海公公说成了是上官锦自作主张,便显得有些诡异。 上官玉清皱眉道:“还有,听你说,父亲口中的吴海,乃是一个矮胖的宫人。陵墓里边的那位...却是正好相反?他...会不会是假的?” 元博深沉道:“魏公当时将隐秘告知我时,身边有离王的高手在。并不能排除他当时说了反话,他说矮胖,也有可能真正的吴海反而是高瘦。且先不管吴海的真假,至少他给的那份先帝遗诏是真的。” 说着,他拍了拍收在怀中的遗诏。 “那海伯伯既是父亲的挚友,也是父亲让我们来的,他为何还要私加隐瞒?” “不知。可能他与魏公之间有过某种默契,或者真如你所怀疑的那般,此人并非真正的吴海。” “...” 说话之间,两人到达京城时,已是两个时辰之后。 元博勒住马缰,在城门口停顿了一下,对大小姐说道:“你回一趟草庐,告诉柳先生和覃东,不必再等正月之人了。正月的雇主若是离王,那么他们必然洞悉了我们的诱敌之计,不会寻来。” “让柳先生回卿园吧,他这样的身份,或许只有藏在原来的国公府中才绝对安全。没人能想到,朝廷的第一钦犯会藏在本座的府邸中。” 上官玉清点头离去。 元博转头也回到了卿园。 在下人面前稍稍露面后,便转入了那间地下密室中,望着此前自己整理出来的那面“资料”墙壁,陷入了沉思。 不久后,悄无声息之间,身后传来一道声音: “原来你一直在追查这些事情背后的主使者是谁?公主被绑案,三师之死,幽州军械案...” 元博不用回头,也已经猜到是谁。 能知晓这间密室的存在,并瞒过元博的察觉来到此间的人,眼下便只有柳无情。 而他闭关国公府十年,就是居住在这里,自然轻车熟路。 元博浅笑,扶了扶自己脸上的金色面具,道:“本座只想要一个真相,也算是圆了死去元寺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