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建学校
“小程,新的一年你是怎么计划的?”饭后,两位首长把周致远夫妻俩一同叫进书房聊工作。
“嗯,开年了我想把学校盖了。”程吟雪沉吟片刻道。
建学校迫在眉睫,学校包含哺儿室、幼儿园、小学、中学,如果有必要还可以有职业学校。
厂子里如今六个车间有八九百名职工,都是年轻人,女性占绝大多数,意味着她们要生育,要带孩子。
为了保障职工们能全身心投入工作,哺儿室、幼儿园很有必要,因为很多职工家里并没有人带孩子。
前世的程吟雪深有体会,女职工既要带孩子又要上班挣钱养家,真的很难。
所幸当时的清江市机器厂很人性化,在厂里专门开了一个哺儿室,照顾那些只有几个月大到两岁多不能上幼儿园的婴幼儿,母亲们只要到了时间去哺乳孩子或是留下奶粉、奶瓶这些,保育员到时间喂养孩子就行,包括换尿片、拉粑粑这些琐事,下班时间再把孩子接走。
那时家里三个孩子都送的哺儿室,自己头天晚上准备好孩子们吃的、喝的、用的,第二天早上把孩子们喂饱,然后背着两个婴儿,牵着一个幼儿,提个大包送去哺儿室。
下班回来又挨着给孩子们清洗收拾,然后做晚饭喂三个孩子,等孩子们都睡下了,才有空闲洗一堆白天换下来的尿片、脏衣服。
再洗涮奶瓶,准备明天早上要带的东西,然后才能睡觉。
半夜还要时不时起来查看三个孩子有没有流尿,抽尿、喂奶、换尿片……
在小女儿周鹿鸣上幼儿园前,程吟雪是没睡过一个安稳觉。
那时周致远被老厂长安排去清江大学读‘工农兵’大学,深造两年,只有周六晚上回来,周一大清早又走。
等小女儿周鹿鸣可以上幼儿园时,周致远也大学毕业了。
那两年全是程吟雪一个人硬扛下来的。
还不包括乡下周母的疯狂压榨,每个月的工资入不敷出,一分一厘都是掰着花。
若不是退伍时欧阳若男和老首长争取来的那笔丰厚退伍金,真的撑不下来。
那时三个孩子都需要营养品,特别是两个女儿,市面上没有牛奶,只能到黑市买高价奶粉。
唉,说多了都是泪。
这次设立哺儿室,除了解决女职工带孩子难的问题,还因为军嫂中有一些年龄偏大、没多少文化的一直没有解决工作的问题,正好安置在这里,她们有带孩子的经验。
这样的话,大院里的军嫂基本就解决完了。
至于小学、中学,那是答应了郭书记回馈当地的,而且大院里的孩子们也能就近读中学了。
再就是职业技校,学习专门的技能,给新厂子、县里的工厂源源不断地输送专业技工,也是解决大院、县里高中毕业生的去处。
要想厂子长远发展,专业化的生产工人、技术员是必不可少的。
对于高中毕业生来说,多学一门技能出去了竞争力也强,即使不进这些厂子,想走远一点儿,也比别人更有竞争力。
听了程吟雪的畅想,在场的几位男士都沉默了,这些被男人们忽略了这么久的问题,被人家一个女同志提起来,还想得特别周到。
以为解决了军嫂的就业问题就够了,原来还远远不够,还有生孩子的问题没解决,孩子读书的问题没解决。
看来自己这个领导做得不够称职呀!两位首长心里自责道。
而作为丈夫的周致远,更是愧疚。
妻子特意提出建哺儿室跟前世那段困苦经历分不开,妻子一个人带着三个婴幼儿,还要工作。
比在乡下时没好到哪里去,不但多了一个孩子要养,还要承受自己老娘的作妖和无止境的压榨。
自己却轻装上阵在大学校园学习深造提升自己,徜徉在知识的海洋里。
自己后来能坐上企业高层,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