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僧侣还俗
当尚书省的官员各就各位,各司其职,偌大的房间里只剩下韩忠彦和蔡卞。蔡卞准备离去,但韩忠彦叫住了他,说道:“蔡相留步!”
蔡卞笑道:“韩相已经宣布了陛下的旨意,难道还有其他事情?”
韩忠彦道:“迁都一事,蔡相怎么看?”
蔡卞想了想,犹豫再三说道:“其实,老夫也不赞同迁都。但陛下说了,理解的执行,不理解的也要执行,在执行中加深理解。老夫只能唯命是从!”
韩忠彦道:“说句实话,老夫也看不懂陛下为何迁都?不过,迁都已成事实。如今,陛下已经在幽州的行宫批阅奏章,处理政务。更何况,幽州还有二十万大军,何人敢抗旨不从?不知蔡相能否想通其中的缘故?”
蔡卞道:“也许正如陛下所言,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为的是加强对中原地区和全国的控制。陛下迁都幽州,为的是加强北方的防御力量。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韩忠彦道:“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陛下好大的胆量,好大的气魄!假以时日,陛下一定不输于秦皇汉武!”
蔡卞又道:“老夫猜测,陛下迁都,与改革变法也有千丝万缕的关系。”
韩忠彦问:“此话怎讲?”
蔡卞笑道:“迁都幽州,更有利于陛下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
果不其然,赵籍迁都幽州之后,发出了一道还俗令,改革力度,可谓不小。
还俗令的大意是:五十人以上的寺庙,必须至少有一半的僧人还俗,限期一个月。另外,寺庙拥有的土地,只允许僧人自己耕种,不允许雇人耕种,平均每个僧人最多只能有两亩土地,多余的土地上交当地官府。如果抗旨不遵,不仅没收寺庙的所有财产,而且所有僧人入狱三年。
整顿了冗官之后,赵籍开始整顿冗僧。当时天下拥有度牒的合法僧人共有四十多万,加上尚未剃度的、寺庙服役的人口多达百万。自从推行新免役法以来,僧人虽然交免役钱以免徭役,但僧人广占土地,还能经商,不交赋税,而且还有不少的香火钱。总的来说,僧人相当于大地主大商人,非常富有,且不交税,必须整顿。
赵籍的还俗令下达后,作为皇家寺院的大相国寺首当其冲。赵籍在诏令中明文指出,大相国寺要做好表率作用。大相国寺不仅是皇家寺院,而且还是全国最大的佛教寺院。大相国寺占地五百亩,辖64个禅院、律院,有1080僧人。根据朝廷规定,大相国寺必须裁掉540名僧人,裁掉谁好呢?大相国寺的住持慧真长老左右为难。于是,他召来两个弟子都寺清逸和尚和监寺清尘和尚共同商议。
清尘愤愤不平道:“陛下为何推行还俗令?难道不想让佛祖保佑大宋?”
慧真长老道:“慎言,慎言!陛下没有灭佛已经相当仁慈了。当年三武灭佛的事件历历在目!”
“三武”即北魏太武帝灭佛、北周武帝灭佛、唐武宗灭佛。灭佛的根本原因是寺院不纳税,对国家财政是一个重大损失。同时僧人过多亦会影响生产活动,造成田荒民饥等后果,影响国家稳定。
清尘继续说道:“朝廷与辽人作战,我们每日诵读经书,祈求佛祖保佑陛下,保佑大宋。陛下岂能过河拆桥?”
慧真长老道:“其实,这些年来,朝廷对我们已经非常不错,御赐了大量的土地,扩建了好几座禅院,而且每年还给数量可观的香火钱。我们应该知足了。知足者常乐!”
清尘的师兄清逸说道:“朝廷的有识之士早就提出过还俗令。早在仁宗皇帝年间,就有人写过《上三冗三费疏》的奏章,建议朝廷去三冗,节三费。三冗指冗官、冗兵、冗僧,三费则是道场斋醮、多建寺观、靡费公用,直言朝廷应该精兵简政,节约开支。”
慧真长老道:“好了,我们不要妄议朝廷的政策。用陛下的话说,理解的执行,不理解的也要执行,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