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录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穿越水浒之开局当皇帝 > 第95章 皇上遇刺

第95章 皇上遇刺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来到大名府,赵籍召见了大名府大小官员,询问了大名府的人口、赋税、治安等情况,然后勉励各级官员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百官见驾后散去,宽大的衙门厅堂只剩下赵籍和张叔夜。而外面则是林冲和王进守护。张叔夜原来是济州知府,一个半月之前调任大名知府。虽然他还是知府,但大名府是陪都,北宋四京之一,明显是提拔使用。

赵籍关切地问道:“张卿,朕交代你的事情办好了吗?”

张叔夜道:“回禀陛下,抗辽英雄纪念碑五天之前已经建成。明日就是中元节,陛下正好祭奠抗辽英雄的在天之灵!”

原来张叔夜刚到任后,王进便来传旨,让张叔夜修建抗辽英雄纪念碑,同时王进带来的还有纪念碑的草图。

张叔夜领了旨意,笑道:“王将军,你我缘分不浅。当初,我们在济州见过两次。如今,在大名府再次相见!”

王进道:“为了协助知府大人修建纪念碑,我还带来了两个人,圣手书生萧让和玉臂匠金大坚。”

张叔夜惊喜道:“原来是他们。当初在济州的时候,我就听过此二人的名头。有了他们的加入,修建纪念碑事半功倍!”

王进叮嘱道:“张大人,陛下要在中元节到大名府祭拜抗辽英雄,所以你务必要在七月十五之前修好纪念碑,否则便是抗旨不遵之罪。”

王进离开府衙,又与隐藏在大名府的皇城司亲事官外三营指挥使朱冲见了一面,安排对辽国的刺探任务后才返回东京。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七月十五,中元节。赵籍身穿龙袍,率领大名府大小官员,来到抗辽英雄纪念碑前,祭拜先烈。

抗辽英雄纪念碑坐落在大名府普照寺的观音阁后面。纪念碑高三丈,正面镌刻着皇帝赵籍所题写的“抗辽英雄流芳千古”八个大字。背面由七块石材构成,内容为赵籍起草、圣手书生萧让书写、玉臂匠金大坚篆刻的碑文。

纪念碑分台座、须弥座和碑身三部分。台座分两层,四周环绕汉白玉栏杆,四面均有台阶。下层座为海棠形,上层座呈方形。台座上是大小两层须弥座,上层小须弥座四周镌刻有以牡丹、荷花、菊花、垂幔等组成的八个花环。下层须弥座束腰部四面镶嵌八幅巨大的汉白玉浮雕。浮雕高一丈有余米,总长十余丈米,浮雕镌刻着李继隆、田重进、范廷召、杨业、荆嗣等抗辽名将,生动而概括地表现出宋朝将领抗辽的伟大斗争。整座纪念碑用上千多块花岗石和汉白玉砌成,肃穆庄严,雄伟壮观。

纪念碑的对面是普照寺的观音阁。观音阁是当时城内楼阁之冠,站在城外,隔城相望,首先看到观音阁。观音阁正中有一个二丈多高的坐台,塑有千手观音,通体是用檀香制成,并施以金绘,庄严亮丽。有千手观音的保佑,抗辽英雄死而无憾。

纪念碑前,赵籍站在最前面。左边是大名府的官员,右边是普照寺的僧人。后面是三百身披铠甲的禁军精锐。

赵籍宣读碑文:“百年以来,在抗辽战争和保家卫国中牺牲的英雄们流芳千古!由此上溯千年,从那时起,为了一统河山,抵御外侮,在历次战争中牺牲的英雄们永垂青史!”

赵籍又道:“在所有的抗辽英雄当中,杨家将的故事广为流传。杨老令公骁勇善战,被辽人称为杨无敌,以至于辽军只要看到杨家将的旌旗就会主动退去。雍熙三年,大宋兵分三路伐辽,杨老令公出任西路军副帅。西路军一开始进展非常顺利,连拔云、应、寰、朔四州,可是由于东路军惨败,辽军十万骑兵驰援西路,太宗皇帝急令西路军掩护四州百姓撤退。在撤退过程中,杨老令公在陈家谷口中了埋伏,导致全军覆没,杨老令公本人也受伤被俘。在被俘之前,杨老令公手刃数百人,身上也有数十处伤口,被俘后绝食三日而亡。杨老令公的故事可歌可泣,杨老令公的精神万古长存!”说完,赵籍焚香,磕头,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