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录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类型 >人生流浪 > 230、欲穷千里目

230、欲穷千里目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试问何以至此?这个早在伏羲女娲开创先天八卦时的阴阳学说之中便可得知确切的解释。所谓“太极”,人体内阴阳二气相互交感、激荡,便成为一个太极。又所谓“物极必反”的思想,即所谓“阳极阴生,阴极阳生”的道理。上述所谓三公子耶无害所运用的“阴阳闭气大法”,实乃是处于一个“阴阳乾坤的动静平衡的状态之中”,“其阴阳可互通互变,互为一体,阴可阳,阳可阴”。

在刚刚与太极阴阳五行八卦掌抗衡而过的三公子耶无害的内心,此时此景,他又是处于怎样的一个境况?……

不知各位是否记得,出生于浙江天台的北宋全真教南派五祖之一紫阳真人张伯端在《悟真篇》里所讲的“阴阳祸福孕为一体”的片言真语——

若能转此生杀机,反掌之间祸变福。

若会杀机明反复,始知害里却生恩。

其实,紫阳真人的这一看似“异想天开”的观点早在春秋末年楚国思想家老子李耳所著的《道德经》中便能找到它的“一鳞半爪”——“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这正是后世之人张伯端的“祸害生福恩”之观点发展和衍化的源泉。

有道是“阴阳、祸福、害与恩、善恶、好坏、正反、黑白、真假、美丑”的转化仅仅在于“一念之间、一瞬之间”,如若这承启过渡作用的“一念、一瞬之间未能把握好其火喉,则会导致一个恰恰相反的结果!也许是一个好结果,也许是一个坏结果。那就要看你怎么去把握?若能转此生杀机,反掌之间祸变福。

话到此处,我想各位应该能猜测到,此时此景的三公子耶无害处于怎样的一个境况。正如三公子那“蕴意深远”的名字一样,害中“无害”乃是前世之恩、后世之福。此时此刻的他,无论是“身外之境”还是“体内之状”,他能因祸得福,实在是宇宙天地人海之内一个“得福无量”的大造化!如若不深入体味到耶无害身心之内“经络气血”的流转变化,这种说法仿佛是有点夸大其辞。然而,一旦你深知品味到耶无害身心之内“乾坤倒转”的“气血大逆流”的境状,你也许会自然而然认为他确实是一个“德福无量”的特大造化。天地之间、四海之内能经受得住这种“气血大轮回”者实在是千万年中难寻一人!

透过这纷纷扬扬的叙说,让我们“拨云望月”,来看看三公子耶无害的神经血脉究竟发生了怎样的行流变化。因为这一点是非常值得当世及后世之人去寻觅探究的,我们必须犹如“摸河探路”一样小心谨慎,应适可而止,千万不要误入岐途!因为在这条寻觅探究的道路之中,你若不“收神凝视”、“紧勒缰绳”的话,你会惊恐地发现——那是一个隐匿着无限奥秘的深渊,你是无法“尽收眼底”寻探出一个“真知所以然”……也许,那恰似一个致使的深渊!把握好,那则是祸福两相宜。

此时,依旧盘伏在大雁塔天棚之上的耶无害,他的真心真意真神真气的灼灼融融,也只有他自己感受的最清澈最逼真。在他“收神于心,回光返照”暗运“阴阳闭气大法”的一瞬之间,他已是“心如明镜,意如流水;气若游丝,绵绵若存若无;神凝于气,气驻于精”,这正所谓其身心对外界已是“万念皆空,空有其心”。无论心外是“惊风密雨”,还是“狂浪奔腾”,这对已在“凝神定息”的三公子耶无害来说,那则是“元神已出壳,见如不见,闻如不闻,形心两忘,无我无他,稳若磐石,安能乱我心哉”?

然而,虽然在这一瞬之间,那足以“飞砂走石,夺人阳刚”的太极阴阳五行八卦掌“无乱于其心目”,虽然耶无害此时已是“目无所视,耳无所听,闭口定息意无外”;但是,耶无害却清晰地静听目视到他体内真知如灼的气机血脉的种种变化。他只感觉到,在这“生死交接”的一瞬之间,他坤腹下丹田的黄庭气海穴内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