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录
会员书架
首页 >女生耽美 >[三国]你管这叫谋士? > 232. 232(一更) 卧龙凤雏

232. 232(一更) 卧龙凤雏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庞统?

这显然不是有什么重名的情况, 就是那荆州的庞统。

他的到来,让乔琰也不免有些意外。

也实在不怪她会有这种表现。

即便是对三国历史最为陌生的人,大概也会记得那句“卧龙凤雏, 二者得一, 可安天下”。

能不能安天下的姑且不论, 庞统这位凤雏在司马徽的评价中能和诸葛亮齐名, 绝非等闲之才。

此时骤然听闻诸葛亮与庞统会面, 还是以近乎于争端的方式, 听起来倒是很有一种宿命之友的意味。

诸葛亮因荀彧的建议, 从徐州搬迁到了并州来,进入了乐平书院就读,并没有如历史上一般避战祸于荆州, 却还是与荆襄人士庞统在这长安弘文馆中有了这样的一出会面, 谁说这不是一种缘分。

乔琰顿时来了兴致,搁下了手中的笔,起身准备往弘文馆的方向去。

不知道算不算是出于某种恶趣味,她觉得在这个时候,杨修居然因为阅读理解问题被她丢去给吕布当传令官了, 故而不在此地,实在有那么点可惜。

该当让他看看这出很有历史重现之感的场面的。

不过当时她与杨修那洛阳之斗,是自选题材的策论, 诸葛亮和庞统的这一出, 就更像是辩论了。

等乔琰行到弘文馆中的时候, 便见那两个年纪相仿的少年人相对而立,周边环绕着一圈比他们的年纪大出了不少的成年文士,怎么看怎么觉得有趣。

站在诸葛亮对面的少年模样看着平平,气质却也出众, 按照那报信之人所说,他在早前并未出声的时候看着还有几分质朴憨厚之象,但当他开口后,便显出神采晔晔之态了。

“这么听来倒是和荀军师有点像?”乔琰饶有兴致地评价道。

将她从门外迎进来的崔钧也不知道,她这番兴致到底是因为早就因为棉籽分离机器被她纳入观察的诸葛亮,还是这位刚出现的庞统。

他说道:“我刚让人打听了一下,这庞统今年十四岁,乃是襄阳庞氏子弟,这两日原本是跟其堂兄庞山民一道前来长安见见这边景象的。”

崔钧小声说到这里的时候,朝着人群中的一处指向而去,指着的是个二十岁上下的青年,又补充了一句,“其父就是襄阳隐士庞德公。”

他将话题扯了回来,接着说道:“庞统听闻弘文馆景象,便让堂兄将他给带来了。原本他也没打算说话的,只是因今日弘文馆中有人提到了许子将和许文休,说到了早年间品评人物之事,他和诸葛亮闲聊了两句,两人观点上有些相左,这就吵了起来。”

“听出来了。”乔琰回道。

她虽然来得已经算快了,但辩论这种东西实在要不了多少时间。

像是诸葛亮和庞统这样的少年俊才,年纪是小了点,肚子里的文墨存货却不少,显然也不会出现什么车轱辘话的情况。

不过之前的辩驳之言没听到,也并不影响她凭着后续所说,将这两方的论点给听明白。

诸葛亮觉得,既是要品评人物,就该当从其才其能,以及其所不能为之事,做上一出恰当周密的点评,要本着开诚布公,循名责实的底线。更不应该出现言过其实,或者是似是而非的评论。

而庞统则是觉得,现如今这等乱世多灾的环境下,原本就是不如清平之治的时候好人多的,这种环境下实在很应当给一些品行尚好之人更高的评价,让其他人能看到这样的人为人所称颂,进而引发向善之心。

“说起来,这似乎和君侯的乐平月报上最开始开办杂谈项目,好像就是这样的想法。”崔钧说道。

当时的杂谈可不是连袁绍数麦这样的轶事都记载,而是作为诱导并州人向善的好人好事专栏。

只不过是在并州人能吃饱穿暖后,乔琰觉得这种记载方式所能起到的作用有限,与其记载此事,还不如发挥出月报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