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录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类型 >大明:陛下您歇着吧 > 第80章 国本大戏之下的得利者

第80章 国本大戏之下的得利者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明朝密折制度不完善,官员上奏的题本、奏本,无论哪种形式,很快都会天下皆知。

通政司接收到官员的上奏,六科会抄录一份存档。

就算申时行几年前给万历创造了‘奏折留中’的妙法,也顶不住汹汹舆论。

五年来,言官请力皇长子为太子的奏折从未间断。

陆陆续续,既没什么好的突破口,也没有什么‘头铁’炸刺。

万历十八年的这一次终于有了点劲头。

开始还是好言好语相劝,皇长子周岁都八岁了,该启蒙了,陛下应该招东宫属臣,培养太子。

虽然人多,万历自然也没什么反应。皇帝自创的怠政大法,已经初步入道,不出宫门、不理朝政、不郊、不庙、不朝、不见、不批、不讲。

半个月后,有人开始‘翻旧账’了

皇帝曾效仿他的祖父世宗的做法,在民间大选嫔妃,一天娶了“九嫔”,就是锦衣卫那几位千户的女儿,整日在后宫玩弄女色。

还不止玩弄女色,后宫有十个长得很俊的太监,专门‘给事御前,或承恩与上同卧起’,号称‘十俊’。

万历虽大为恼火,也未有任何反应的消息传出。

吵闹了一段时间,朝臣见没什么效果,风头一转,到了郑贵妃身上。

说郑贵妃妲己再世都是轻的,说她哄骗万历不上朝,在御花园白日宣淫,后宫干政,持御冠玩耍,鼓噪皇帝贪财,堆砌珠宝,生活奢靡。

说的有鼻子有眼,皇帝大为生气。

哎~

生气就对了,朝臣像闻到屎味一样,铺天盖地更猛的弹劾随之而来。

尽快立朱常洛为皇储的呼声不断,不上奏的,都是佞臣。这种非忠即奸的舆论氛围之下,包括申时行也装模作样地上疏劝谏了几次。

不止内阁,京城有资格上奏的,都上奏要求立皇长子为太子,这里面基本包括所有勋贵,包括皇家的‘账房’、包括很多皇亲国戚。

武清侯与秀二当然没有。不世袭的亲军和武将大部分也没有。

勋贵为什么要上奏,也很容易理解,大家传承都好好的,陛下你要开‘立贤’‘立明’的先河,会导致天下大乱的。

天下大乱,秀二还真相信,立嫡立长是封建社会的‘核心价值观’,这个头开不得,庶子太多,家家效仿,真的会乱。

两个月后,高潮来临,一份京官集体签字的奏报送到司礼监,六部九卿到宫门集体请辞。

‘头眩’近五年的皇帝这次反应倒是很快,半天就有了批复。

“朕不喜鼓噪。诸臣的奏疏一概留中,是痛恨一些人离间朕父子。如果你们不再鼓噪,就于后年册立。否则,等皇长子十五岁以后再说。”

陛下怎么可以在国本之事上‘讲条件’,甚至威胁朝臣。

李世达带领言官还要闹,申时行却知道,皇帝开口就不错了,见好就收吧,利用他多年首辅的‘威信’,急忙告戒诸臣不要再鼓噪了。

苦口婆心劝了一天,六部主官撤了,毕竟有正事要做。

只剩下言官,瞬间泄气,又陆陆续续跪了三五天。

不了了之。

第二阶段的国本之争首次战役结束。

除了浪费了一堆纸张,拖延了很多朝政,没什么人‘受伤’。

……

没人受损是对外臣而言。

皇帝身边的宦官向外廷传递一些秘闻,后宫生活放纵的消息不断传出,这是什么人传出去的?谁传去的?

万历对朝臣知道后宫的很多隐秘大为光火,三个月之间,赐死五百多人,他们无名无姓,死的无声无息。

张诚依旧毫无头绪,不可能所有宦官都是为了一点银两,就如此放肆吧,后宫岂非成了筛子?

点破这个源头的,还是郑贵妃。

某一天,郑贵妃拒绝了皇帝,对万历抱怨,“陛下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