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呼贼相笑语
人,子子孙孙宁有世守不绝之理!昔大金曾亦一统,今安在哉!”
实际上,大金部队虽然可以绕过宁锦防线,从蓟镇入侵。但由于路途遥远、道路崎岖,一些攻城武器,如重型大炮很难带过去。只要人心齐,皇太极根本攻不下京城。
第三,议和也符合皇太极的利益需求。皇太极议和条件中,有一点始终不变,那就是开放边境贸易。
大金和蒙古一样,经济结构相对单一,对大夏有强烈的贸易需求。
就像当初的庚戌之变一样,蒙古的俺答汗最迫切需要的商品就是茶叶,屡次要求互市。
大夏朝廷不同意。这才让俺答汗大举进攻,兵临京城。
最后,大夏应允通商后,俺答汗便撤兵了。
庚戌之变因茶叶而开打,最后促成了隆庆和议。大夏朝廷封俺答汗为顺义王,开放十一处边境贸易口岸。
皇太极这时也只不过想学俺答汗而已。
面对大敌入侵,朱由检召集众大臣商议。杨嗣昌、高起潜一派主张议和,卢象升一派坚决反对议和,积极请战。
朱由检大概心里是希望和皇太极议和的,但碍于面子,张不开嘴。
因为,朱由检曾与卢象升,语重心长地说了一句话,“剿奴与剿寇不同,卿宜慎重!”
其实皇太极提出条件并不高,议和对大夏帝国来说绝对是利大于弊。因为此时的大夏朝廷根本无法同时两线作战。
也有大臣怀疑皇太极是假议和。但即便是假议和,与大清签定议和条款,也有利于大夏。
如果皇太极在议和之后,撕毁协议,再次入侵,就把自己送至與论浪尖。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想要发动下面将士去拼命,皇太极总要有些说法的,绝不能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本来,多年征战已让大清将士,有一些厌战的情绪。主动求和再违约,乃不义之师,只能降低大清士兵的士气,而提高大夏士兵的战意。
朱由检犹豫再三后,最终拒绝议和,令卢象升、高起潜御敌。高起潜主张据城坚守,而卢象升主张主动出击。
最后两人各自为战,卢象升部在贾庄被清军歼灭,卢象升在此役中阵亡。
卢象升战死的第二天,消息还没有传到京城,朱由检仍在众臣前面斥责卢象升,“侦探不明,调度无方,坐视各邑沦陷,毫无救济,向日敢战之谈,显是沽名欺众”。
可见,朱由检对卢象升是深有怨意。
卢象升阵亡后,很长时间都没有入殓,直到八十多天后,其遗体才被安放棺中,运回故乡埋葬。
卢象升的家人两次向朝廷哀求,给予抚恤。
当时,朱由检冷血地拒绝了。
三年之后,朱由检又后悔对卢象升过于薄情,追封卢象升为太子少师。这种追封更像是一种讽刺。
半年后,清军终于从蓟镇返回沈阳。清军虽然掳掠了大量人口和财物,但也死了不少中、高级军官,其中成亲王岳托也死于济南。
清军这次入侵,收益最大的是各路农民起义军。因为洪承畴、孙传庭奉命带兵入京勤王,给了起义军重新发展的时间。
这不知道是皇太极有意为之,还是碰巧了。
在清军回去的二个月后,张献忠复反,攻占谷城,随即向西进军,想和罗汝才合合。
不久,罗汝才、白贵、黑云祥三部也复反,同张献忠一同攻下房县。
得知张献忠、罗汝才复反后,熊文灿急令左良玉、罗岱前去追剿。双方在播箕寨激战,结果罗岱阵亡,左良玉带几百亲兵成功突围,大败而回。
仓皇中,左良玉连总兵官的大印也丢在战场了。左良玉、罗岱一败一死的消息传到朝廷,朱由检大怒,将熊文灿革职下狱。
不久后,因招抚张献忠、罗汝才失败,熊文灿被朱由检斩首,其家人后来也被张献忠部屠戮,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