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应该是朋友的全变成了敌人。
司马懿曾说过,“臣一路走来,没有敌人,看到的都是朋友和师长。”
林丹汗恰恰相反,他一路走来,没有朋友,看到的都是敌人。林丹汗终于一步一步,走到了孤家寡人的地步。
再来看皇太极,他对蒙古诸部的策略就是拉拢为主,打击为辅。翻一翻《满文老档》,到处可见皇太极和蒙古诸部联姻、盟誓、宴会等等。文字之间体现了两个字——尊重。
特别是联姻方面,皇太极可是把七妹妹、八侄女等一股脑地嫁给蒙古的贝勒,甚至连自己老婆也赏了出去。当然,皇太极自己和女真贝勒也娶了一大堆蒙古女人。
女真皇族宗亲和蒙古诸部贝勒联姻越来越多,关系越来越密切,进而大金部队中蒙古人的比例越来越高。
当然,也有一个坏处,那就是辈份越来越乱,到最后女真、蒙古贝勒们的亲戚关系乱如麻。怎么称呼就随你高兴好了。
可以说,在拉拢蒙古贵族方面,女真族的女人也做出巨大贡献。
至于盟誓、宴会,那都是女真贵族和蒙古贵族交流感情,促进友谊的另一种方式。只不过盟誓带有仪式感,宴会则没有。
说到底,皇太极拉拢蒙古各部的策略,就是中原和亲政策的改良版和加强版。皇太极一直在学习和探索改良中原王朝的制度。
从此以后,蒙古大草原上,谁是话事人?是女真人皇太极。
林丹汗一路逃之夭夭后,周边的蒙古诸部开始对察哈尔部这个曾经最大的蒙古势力的残余部众,对那些走不动或者不愿意离开故土的察哈尔部众,进行疯狂的报复。
对此,皇太极给敖汉、奈曼、巴林、扎鲁特等部落下了诏书,要求止杀。
“诸贝勒明知而杀者,则罚民十户;诸贝勒不知,而下人杀者,杀身抵命,并以其子妻为奴。旁人前来首告,即将首告之人,留养内地。”
冤冤相报何时了,战争只是手段,并不是目的。皇太极达成自己的战略目标后,开始安抚察哈尔残余部众。
后来,林丹汗死了之后,其长子额哲在大金兵锋的威胁下,接受劝降,向多尔衮献上了传国玉玺。
至此,自铁木真在斡难河畔建立起蒙古帝国开始算,到额哲献上了传国玉玺,蒙古帝国历经429年,终于灭亡,消失在历史长河当中。
常言道,盛极必衰,物极必反。蒙古帝国,这个曾经铁骑铮铮,踏遍欧亚大陆的王者,如今也走到夕阳西下的这一步,不得不向异族称臣。
这次额哲投降,最令皇太极喜出望外的,莫过于这块传国玉玺了。自古以来,传国玉玺便是“皇权天授”的信物,是帝位正统合法的证凭。
当然了,并不是所有玉玺都配叫传国玉玺。
找一群巧夺天工的能人,雕刻出来的,那叫玉玺。
传国玉玺,能被中原王朝和周边诸国承认的,便只有那一块,就是始皇帝赢政手中的那一块,就是用和氏璧制成的那一块。
上面雕刻着“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字,是按照李斯亲笔写的小篆,一刀一刀细细刻成的。
但是,由于王朝迭代和战火纷飞,传国玉玺传着传着就不见踪影了。
因为很多时候的末代君王,虽然心知江山已不保,但手中的这块传国玉玺说什么也不肯留给异姓人,提前便让心腹带上传国玉玺远遁他国,为将来复国而图。
所以,中原王朝在不少时代是没有传国玉玺的,只有赝品。这些登大位而无传国玉玺者,常被一些士大夫私下讥笑为“白版皇帝”。
始皇帝这块传国玉玺几经辗转,到了五代时期,落在后唐的开国皇帝李存勖手中。后来,后唐的末代皇帝李从珂自焚于玄武楼。这块最正统的传国玉玺从此消失了很长的时间。没人知道它去哪里了。
又到了大元时期,御史中丞崔彧意外从商人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