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是役也,遏十余万之强虏
。
袁崇焕等人虽然是两次打败了努尔哈赤的进攻,让十三万八旗军退却,但此时并无喜悦之感。大家七上八下地等待探子们的回信,除此之外并无他法。
当天深夜,探子们终于回报觉华岛消息。二个时辰内,武衲格履冰入岛全歼岛上军民近一万四千人,指挥长金冠以身殉国,岛上所有粮食、草料、船只、营房、民宅全部被烧毁。
袁崇焕闻之,悲痛不已,令全城军民素食三天,并作了《祭觉华岛阵亡兵将文》,以示悼念。
后来两国史书均对觉华岛之战进行了记载。大夏史书记载,“见觉华岛有烟火,而冰坚可渡。遂率众攻,觉华兵将俱死以殉。粮料八万二千馀及营房、民舍俱被焚。”
大金史书记载,“我军夺濠口入,击之,遂败其兵,尽斩之。又有二营兵,立岛中山巅。我军冲入,败其兵亦尽歼之。焚其船二千余并所积粮刍,高与屋等者千余所。”
总的来说,宁远大捷的光芒远远盖过了觉华岛之败。然而,后来也有人认为宁远之战称不上大捷,主要原因是武讷格率领五万骑兵,仅付出二百多人阵亡的代价,就全歼了觉华岛一万四千人;而大金在宁远之战仅阵亡504人。
这个阵亡504人的数据来自大金方面的史料记载,“共折游击二员、备御二员、兵五百”。可是,努尔哈赤在宁远城下,真的仅仅是损失了504人吗?
先来看看蒙古、朝鲜两国对宁远大战的评价。蒙古方面根据斥候回报,认为大金在宁远一战大伤元气,便借机趁火打劫,掠夺了后金大后方一番。
《满文老档》中记载,“去岁寅年,我发兵宁远,因遇霜冻,不取而还。喀尔喀以为我军尽杀,专意助夏,移营逼我”。这里写道“喀尔喀以为我军尽杀”,如果只是死了504人,很难说是成是“我军尽杀”吧。
不过,蒙古喀尔喀部的趁火打劫也遭到了大金的报复。努尔哈赤退回沈阳二个多月后,以牙还牙,再次亲率大军攻打蒙古,“进略西拉木轮,获其牲畜”。
朝鲜方面的使者认为,宁远大战中大金阵亡的将士有一万多人,而且努尔哈赤在此战中受了重伤。
大夏自己这一边对宁远大战则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兵科给事中罗尚忠,言道:“宁城之功以不救而愈彰,关门将领之罪以催救不救而滋甚矣。”
兵部尚书王永光言道:“从来将士逃之一字误之,至柳河之陷无处不逃,独袁崇焕一军屹然不动。辽左发难,各城望风奔溃,八年来贼始一挫,乃知中国有人矣。盖缘道臣袁崇焕平日之恩威有以慑之维之也。”
大学士顾秉谦等人言道,“辽沈、广宁相继陷失,而我兵非望鹿奔北,则闻风先逃。宁远捷音至矣。是役也,遏十余万之强虏,振八、九年之积颓。”
大夏皇帝言道:“此七、八年来所绝无,深足为封疆吐气。”可以说,宁远大捷后,大夏举国上下,空巷相庆。
对于大金的阵亡人数,大夏方面的野史记载均超过一万。
《颂天胪笔》中记载,“丙寅春,奴以十万骑围宁远……歼奴万人”。
《徐光启集》中记载,“是役也,奴贼糜烂失亡者实计一万七千余人”。
《战守全书》中记载,“宁前道袁自如守宁远,以西洋火炮击死建夷一万八千。”
为何大夏和大金方面对阵亡人数的记录差距如此之大?这个问题有两种解释。
一种解释是大金方面一直鼓吹“女真满万不可敌”的说法,拼了命往自己脸上贴金,常常夸大自己的士兵各种无敌,故意在史料中隐瞒实际伤亡人数。
比如,抚顺清河之战,大夏张承部阵亡六千余人,而“我军止损厮卒二人”。双方战损比例3000:1。
萨尔浒之战大夏共阵亡军官310名,士兵45870名,大金死亡将士不及二百人。双方战损比例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