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沈阳、辽阳之战
。在开战的第一天上午,沈阳城外,两名主将贺世贤、尤世功两人双双战死。
沈阳守军一看贺世贤、尤世功两名主将都死了,心凉了一大半,军心大乱。贺世贤手下一名叫何世延的参将,贪图荣华富贵,干脆献城降敌。
大金八旗军从西门一拥而入,守城战变成了巷战。八旗军入城后,沈阳数万守军士气崩溃,东、南、北三门前后打开,士兵们开始逃跑,仅有夏国卿、张纲、段展、陈柏等少数人依然组织巷战。半天之内,屯兵七万的沈阳城就这么遗憾地失守了。
沈阳失守后,城外逃兵漫山遍野,流言四起,有人说主将贺世贤投降了大金,有人说贺世贤已战亡,也有人说贺世贤已杀出重围,但为自己的鲁莽懊悔不已,坠崖自杀。
实际上投降大金的是贺世贤手下参将何世延,并非贺世贤。“尤世功引兵至西门,欲救世贤。兵皆溃,亦力战而死。同时有参将何世延者降奴,遂讹为世贤。”
在大金八旗军围攻沈阳之时,袁应泰从辽阳派出两批援军。川浙总兵陈策率领第一批援军已到达浑河,但探子回报,说沈阳已经失守。
听到这个消息,陈策本来打算回师辽阳,但川军将领周敦吉、秦邦屏等人求战心切,对他说了一句,“我辈不能救沈,在此三年何为”。
川军将领们以为陈策怯懦,和浙军将领争吵起来。大敌在即,内部先闹起矛盾,这可不是什么好兆头。
其实陈策主张退回辽阳是对的。此时,沈阳刚败,士气低迷,靠援军收复沈阳可能性几乎为零。但是事情坏就坏在双方并没有心平气和地沟通,从开始的口角之争,变成意气之争。
川军将领们的话深深刺痛了陈策的心。他所领的浙军前身便是大名鼎鼎的戚家军。其副总兵戚金是戚继光的侄子。总兵陈策也是一名勇将,怎么能在川军面前示弱,便下令就地扎营,等待第二批援军到达后,一起夺回沈阳。
名义上,陈策是川浙总兵,是这支队伍的总指挥,但部队里其实是分成两派,各带各的兵,相当于一个牌子,两套人马。
川、浙两派人马闹出矛盾后,互相赌气,故意离着很远的距离,各自分开扎营,其中川军渡浑河结营于北,浙军结营于浑河南。
很快,沈阳城里的努尔哈赤得到消息,得知浑河有大量援军,决定率领大军,出城歼灭大夏部队有生力量。对进攻方而言,野战比攻城战好大得多。
首当其冲的是晖河北的川军。可这仗一开打,直接把努尔哈赤的老脸全丢光了。按理说,两方兵力悬殊,川军数千人,八旗军三万多,又是骑兵对步兵,应该是轻而易举的战斗。
可是几个回合下来,川军把八旗军打懵了。八旗骑兵被击斩三千人,一名参将和两名游击被擒。见到正黄旗最精锐的先锋被歼灭,大金部队首次出畏战心理,只是围而不攻。
无奈之下,努尔哈赤开始摇人,急令沈阳城中之军倾巢而出。皇太极带着援军来了,同时还把沈阳城头能用的火炮也带来了。最后,在火炮的轰击之下,川军寡不敌众,几乎全部阵亡。
遗憾的是浑河南的浙军并没有救援川军,只是挖战壕,巩固营地备战。川军被灭后,努尔哈赤渡河,再次围攻浙军。然而,这又是一块更难啃的硬骨头。
两方战斗非常激烈,数万大金八旗军几次围攻,都被几千浙军打退。但最后浙军“火药尽,短兵接”,陈策、张明世、戚金等将领全部战死,数千浙兵几乎全部阵亡。
晖河血战虽然以失败告终,也让大金八旗军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三天后,努尔哈赤亲自为晖河之战中死去的九名大金将军,向天祈祷,请求老天将九名爱将,在死后转生于乐土。后来,《圣武记》记载:“是役,大夏以万余人当我数万众,虽力屈而覆,为辽左用兵以来第一血战。”
在川、浙两军浴血奋战的时候,辽阳的第二批援军共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