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录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类型 >大夏风云录 > 第42章 莫非陛下只爱财不爱民?

第42章 莫非陛下只爱财不爱民?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手上仅有四万兵,个个畏贼如虎,不知道拿什么来守沈阳、辽阳。朝中还有人议论纷纷,想要收复清河、抚顺,不知臣之苦。请朝廷速速召开会议,研究兵马、器械、钱粮、草豆等援辽事宜,不要误臣、误辽、误国。”

接着,御史陈王庭也奏道:“如今辽地民心离散,士气低迷,请发兵救辽。”自然,调兵筹饷的重任就落在户部和兵部的肩上了。

很快,兵部尚书黄嘉善就出来表态:“萨尔浒一战,共征调各地客兵近七万人,加上辽镇招募的三万人,共集十万之师,败后存者仅42360人。如今,已出关的客兵17582人,加上周永春招募的14258人,现辽地共有士兵74200人。下一步,兵部计划再征调各路客兵27450人,使辽地驻军达到101650人,和萨尔浒之战时兵力持平。”

但千兵易调,一饷难求。且不算士兵工资、军粮马草、器械、路费等,光是客兵起程时要发的每人5两安家费、10两马价两,就让户部苦不堪言。户部尚书李汝华哭了。

在写皇帝的奏章中,李汝华是这么写的:“自有辽事以来,议加派,加派尽矣;议挪借,挪借尽矣;议搜括,搜括尽矣。现无法可设,无路可寻,无可奈何,千难万难,罪在户部。臣等只能恳请皇上,将内帑积蓄发出,急救辽阳,别无他法。”

但万历一看老李又来请帑了,不禁冷笑。朕怎么可能为了国事,乱花自己的私房钱呢。照旧,万历皇帝好言安抚李汝华,说道:“朕不是守财奴。宫中花费也很大的,实在是没钱了。再说,萨尔浒之战的时侯,朕发了十万;熊廷弼上任的时候,联又发三十六万,加起来近五十万两了,剩下的你们再议议,想想办法。不要再请发内帑,误了国家大事。”

其实,不发内帑除了那个办法,还能有什么办法。万历心里想的就是这个办法,只是他不能明说,要逼大臣说出来。最后,大臣们妥协了,上奏章申请再加税以筹饷。

别的奏章都是石沉大海,这种加派的奏章,万历都是秒回的。朕同意,请各部,各地方赶紧收税,调兵遣将!三饷中的辽饷就是这么来的。

虽然军饷问题暂时解决了,但大臣们失望之情溢于言表,先是一波辞职,再接一波开骂。贵州道御史萧毅中首先出来开骂了。他拱了拱手,说道:“各位,小弟忍不住了,先骂为敬。”

萧毅中的奏章中言道:“自古以来,没有三十年不郊、不庙、不朝之天子。皇帝您是第一个。大臣们的奏章,十报九不批。政务停滞,政令不通,天下能不乱吗?如今,只有选任良臣,广纳谏言,才能安天下。”

接着,江西巡按张铨对加派的后害,更是深恶痛绝。在奏章中,张铨言道:“自古历朝历代之乱,起于民穷财尽。本朝战乱不断,军费逐年上升,国库入不敷出,天下赋税加重,先是每亩加征三厘,后又加至七厘,现已九厘。天下穷民何堪重负?民为天下之根本。民财犹如腹心之血,一旦干涸,内忧更甚于外患。如今,皇宫里金碧辉煌,金银堆积如山。这些钱财置之不用,与瓦砾粪土有什么区别?发帑之请,百诉不应;加派之议,朝奏夕准。莫非陛下只爱财不爱民?岂不知先有民,再有财。民财括尽,何以养家,谁来守边?望陛下慷慨发帑,减免赋税,收民心而振士气。”

莫非陛下只爱财不爱民?这话说得很到位了。对大臣们的指责,万历依然是充耳不闻。但这时候的他也不因那个大臣骂了自己,就砍了谁的脑袋。这一点,万历比一些皇帝做得好。起码,他让你们骂。当然,听不听是他的事。

随着第二批援辽客兵陆续北上,熊廷弼的辽地战略方案也制定出来了。在奏章中,熊廷弼提出点六点意见。第一,奴势强大,拥兵近十万,不宜进剿,恢复旧地。只能分兵险要,以守为正招、稳招。第二,四路把守战略总共需要十八万士兵,九万匹战马。第三,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