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怎么能用朕的私房钱填补军需呢?
还是苦。最后,户部没办法,妥协了,只能向万历皇帝提议:“加税吧,全国田地每亩加派白银三厘五毫,来解决军饷问题。”
这下,万历皇帝一下子精神了,马上回复,辽地军饷不足,照例加派,不得延误。通过加税,军费问题拖了数月后,总算勉强解决了。这场军饷之争第一场落下了帷幕。皇帝笑了,百姓哭了。
解决了军饷后,大夏朝廷启用退休在家多年的杨镐为辽东经略,从全国各地调派兵力,筹备粮草。同时,朝鲜和女真叶赫部也响应大夏的号召,派兵共同攻打建州女真。经过半年时间,在辽东重镇沈阳,云集了11万大军。
援辽大军刚到位,首辅方从哲和兵部尚书黄嘉善马上就催战了。“今大兵云集,馈饷烦难,倘致师老财匮,责将谁诿?” 杨镐啊,不是我们催的急,你是知道这军饷是多么难凑齐。以前无战事的时候,拖欠边饷都引起哗变了。现在这正打着仗呢,你说万一这军饷又,又难了,老杨你懂的吧。
次年二月廿五,杨镐在朝廷的声声催促,下定决心进军,同时宣布:“擒斩努尔哈赤者赏银万两,直升都指挥使;擒斩大金八大贝勒者赏银两千两,直升指挥长;擒斩大金余下大、小头目者,一律重赏并封授世职。”按照杨镐的部署,大夏兵分四路,计划三月初二会攻大金国都赫图阿拉。
第三仗,萨尔浒之战。面对大夏的态势,努尔哈赤也在积极备战,进行全国总动员,聚集兵力约六万人。探知大夏部队的行动后,努尔哈赤决定“凭你几路来,我只一路去”,采取集中优势兵力,逐个击破的作战方针。
二月廿九开始,双方在萨尔浒及周边地区一触即发,前后展开了三次大会战。结果是,杜松的西路军、马林的北路军、刘綎的南路军先后战败。
听闻大败的消息,盟友叶赫部大惊失色,连夜跑路。朝鲜部队怕跑不动,直接投降。而李如柏这一路就比较诡异了,行军异常缓慢,可以说是龟行。
三月初五这一天,李如柏的大军才走到虎拦岗附近,离目的地赫图阿拉还远得很。而按照原先计划,李如柏应该在三天之前,就兵临赫图阿拉城下。
按现在的行军速度看来,到达目的地怕是要等到明年花开的时候了。正当李如柏准备将大军再往前移几米的时候,三路兵败的消息传来了。李如柏当机立断,马上就逃。别看来的时候走得慢,但回去的时候个个都是会轻功的少侠,可以说是风驰电掣。
这一战,大夏倾天下之力,耗费了大量银两和物资,战死的将领有300余人,阵亡士兵45800余人。给努尔哈赤留下了无数的马匹和枪炮,可以说是大惨败。萨尔浒战败的消息传回到京城,米价暴涨,股票跌停。
萨尔浒之战是大夏和大金之间第一次大会战,面上来看,无论是兵力还是装备,都是大夏占优,但结果是惨败。其败因大概有下面几条。
一是备战不足,军心不齐。大夏军队人数虽多,但却是临时拼凑的,分别从宣府等十八个地方抽调的兵力,派系林立。仓促之间,部队之间得不到磨合。
二是急于求成,时机不当。其实从全国各地抽调的援辽部队有些还未到辽地,杨镐就被迫选择与大金决战了。而且决战的时节又是极寒的冰雪天气。这种天气,女真人已经习惯了,但辽地以外的部队就很不适应,特别是南兵。
本来杨镐是打算等一段时间再和努尔哈赤决战的,但经不住朝廷催命般督促,只能选择在严寒时节开战。而大夏朝廷真的负担不起辽地军饷吗?的确,国库是真的凑不起萨尔浒之战所需要的三百万白银了,但皇宫的内帑富的流油,但万历皇帝就是不肯出这笔军费。在公私分明这方面,万历皇帝还是做得很到位的,怎么能用朕的私房钱填补军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