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议和(上)
九月末,南方各省的秋闱乡试刚刚结束。
光烈六年的乡试比以往又有了新的改变。
在传统的八股之外,开设了一个新的科目,“新学科”。
参加考试的秀才,可以选择是考经义还是新学。
新学与经义不同之处就在于,它完全不考八股,而是将四书五经的内容浓缩成十道问答题,称为“文言”。
而且占比很低,只有全部科目的五分之一,其余四科分别是策论,格物,数学,历史。
从科目安排上就能看出,这些内容和正在快速普及的小学教育科目基本相同。
事实上也的确如此,这些科目的考试内容,基本上就是小学课本的加强版而已。
由于第一批小学学生已经毕业,在浙直、江西等地,已经有第一批中学开设了。
乡试当中的新学考试水平,都是基于这些中学教科书开设的。
当然,并非照抄,而是在难度上有所加深拓宽,否则随便找一个读过中学的学生都能考过,那就丢失掉选拔意义了。
朱由榔提出的原则是,内容普及,难度加深。
这有点像后世高考的出题标准,大概就是内容不能超脱教科书,但在难度上却要具有选拔效果。
至于教科书,启民书社也下了大功夫,尽可能的降低造价,在小学和中学课本之外,还发行了一批面向社会的科普书籍,在国家支持下,通行标准的四本《文言辑录》、《格物通识》、《历史简纪》、《数学小论》单价一度压到了百文左右。
书社几乎是不赚一分钱的在发行这些书籍。
以至于皇后王芷不得不指示书社,多发行一些通俗小说,来补贴教材和科普书籍的发行,否则书社真得变成亏本买卖,但即使如此,启民书社每年基本上也就能维持收支平衡而已,最多盈利几千两。
不过效果还是相当显著的。
当今年乡试宣布在经义科之外,另开新学科举人,两者并行考试。
广大士人都并不觉得意外,因为这事情早在光烈三年的时候,就已经在宣传了,当时各大报纸每天都是吵来吵去的。
经过三年时间,这些新的书籍通过国家支持和超低价迅速普及开来,再加上小学、中学也用这些内容当教材,你就算不科举,想当小学教员,也得学啊。
整个江南都掀起了新学热,不得不说,此时的晚明士人,可能在生活作风上堕落了些,但在思想上的确比较开放,格物、数学之类的东西,也从来不是什么稀罕物,当年徐光启、李之藻又不是没研究过。
若说惊世骇俗,比基督教如何?基督教都能传播开来,何况这些的确有用,而且在一些儒学新派眼中,合乎义理的学问。
甚至,作为《宁报》、《启民报》多次特邀,在这几年学坛、文坛上大展风采,被尊称为“南雷先生”的黄宗羲,直接打出旗号,要“涤荡旧学,重开新学”
按照他的说法,要是宋明理学,朱熹、二程那套这么牛逼,南宋会变成那副鬼样子?
明初洪武、永乐、宣德之时,能够兴盛开拓,就是因为受这些逼玩意影响少,此后衰落,就是因为受这些逼玩意影响大!
他认为,应该将儒学往前推移到两汉公羊派那种“内圣外王”、“尊王攘夷”的时代。
当然,这并非是一味地溯古,而是推旧开新,与王阳明的心学结合,重立儒学道统。
此言一出,引起轩然大波,但也不算稀奇,明中期以后,质疑宋明理学的大儒大有人在,黄宗羲不是第一个。
但他是真的足够激进。
六月份时,黄羲之直接在《宁报》上刊登了一篇文章,名字叫做《原君》
“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
“以为天下利害之权益出于我,我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