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8章 玄学与现实
“我之意?” 司马昭也跟着叹息,“我亦没有什么头绪,只能是走一步看一步。” 说到这里,他又看了一眼夏侯玄,“若是我能有办法,洛阳又何至于此?” 饶是夏侯玄修身养性过人一等,此时听到司马昭的话,仍忍不住地嘴角一抽。 岂是人言哉? 你就是来一句“誓与洛阳共存亡”也好啊! 换成平日,夏侯玄听到这种话,说不得就要起身直接拂袖走人了。 只是此时,他不得不违心地继续坐在这里,以拖延时间。 强行平静一下心情,但见夏侯玄正色道: “子上何能出此言!如今洛阳危急,人心不稳,若是你这个话被传了出去,军中将士与城中士吏,又会作何感想?” 司马昭闻言,似乎这才反应过来,脸上出现一抹羞愧和感激: “泰初说的是,是我疏忽了。” “吾虽未曾领兵,但也知道胸有惊雷而如平湖者,可拜上将军。” 夏侯玄缓缓道,“圣人亦有人者五情,然却能物物而不物于物,故而能化万物为己用,教万民而从命。” “吾等有志于功业,须得胸藏溟渊,岂能轻露声色?” 司马昭脸色肃然,拱手道: “泰初所言极是,我心性修养不足,确实应当多加砥砺才是。” 然后他又虚心请教道: “我知泰初深得玄学之要,能雷霆震于眼前而神色不变,心中仰慕久矣,不知泰初何以教我?” 夏侯玄等的,可不就是这一句? “欲得玄学之要,《老子》、《庄子》、《周易》不可不精研,正所谓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玄远之学,以“祖述老庄”立论,把《老子》、《庄子》、《周易》称作“三玄”。 它的兴起,有着极为深刻的社会因素。 孝武皇帝独尊儒术以来,士人以研学经学为正统。 而经学,讲究的是“格物、至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经学的盛行,导致了士人治国家、平天下的心态,是非常普遍而真实的。 正是因为这种社会心态,前汉的官吏与将士,有着超越时代的家国情怀。 但到了后汉中后期,政治变得极度腐败。 特别党锢之祸发生后,士人争相进谏,上书陈词,试图维护儒家道统,恢复他们心目中的朝纲。 然而得到的,却是变本加厉的打压,上书的大儒士人,甚至被逼迫而死。 朝廷的态度与做法,对士人的心理,造成了非常大的打击和挫伤。 一次又一次的失望,让士人渐渐地对后汉离心离德。 偏偏这个时候,豪强地主又正好完成了向世家大族的转变。 于是传统的价值体系开始崩溃。 家国情怀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贵生、避世”的思维——人间不值得,我只为自己而活。 所以说,从这个角度上来说,后汉墙倒众人推,除了世家大族天生的自私本性。 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后汉自己作死的成份。 毕竟你不能指望一个在政治上被你虐千百遍的士人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