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录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类型 >新闻学 > 第9章 新闻采访策划和采访准备

第9章 新闻采访策划和采访准备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置的假象(用障眼法蒙骗记者),也可能有记者的误判。例如,2013年12月3日,一组名为“老外扶摔倒大妈疑遭讹”的图片被各大媒体转载。图片拍摄者并不了解事情经过,只是想当然地给图片配了文字。同一天,《新京报》刊发报道《目击者:“老外扶摔倒大妈遭讹”与事实不符》。记者走访事发地点,采访到两位目击者,证实大妈并非“碰瓷”。其中一位目击者还提供了视频,当时一外籍男子骑一黑色无牌摩托车,车上还载有一名女子。视频中,该外籍男子不断用流利的中文骂人。随发布了调查结果:中年女子经过人行横道时,被一外籍男子驾驶摩托车撞倒。

上述案例中,第一手资料的失实与记者(也包含作为“自媒体”记者的图片上传者)的心理因素有关:为了“抢新闻”,记者并没有核实事件的真相或当事人的身份。除了“抢新闻”的心态可能会使记者未验证事实造成信息不实外,惯性思维或刻板印象也容易使记者对第一手资料判断失误。以2005年《南方都市报》一记者被砍断手指案为例,很多记者在报道此新闻时将该记者做过一些深度调查报道与其被砍断手指的遭遇联系起来。实际上,《南方都市报》的这名记者被人砍断手指并不是因为他做过一些深度调查报道,而是私人恩怨造成的。由此可见,即使获得了第一手资料(该记者的伤势与受伤过程、该记者做过的报道等),记者仍然可能会由于惯性思维而误判。

鉴于第一手资料在新闻采访中的重要性和无法避免的局限性,记者在进行采访策划和准备时更需要小心谨慎,应根据采访目标从多方面搜集信息,力求新闻报道准确真实。

2.采访需客观、公正

好的新闻报道应当是客观、公正的报道。尽管从认识论的角度来看,新闻难以绝对客观。但是,记者可以从新闻结构的角度出发,努力保证新闻事实结构的完整,即覆盖各新闻要素,对新闻事实所发生的时空,背景介绍都要以基本新闻事件为主。从采访活动来说,记者在策划时要掌握新闻事实,保证新闻报道不漏掉重要的因素、环节,在选择和聊定受访者时应力求采访不同观点持有者。另外,假如新闻事件涉及不同利益主体,则记者在采访策划时还需将这些利益主体纳人采访范围,从而保证客观、公正,尽可能还原新闻事实。

记者在进行新闻采访之前要避免“先人为主”的心态,或者说应不带偏见进行采访和报道。因此在确定受访者时,尤其当某一事件尚不明朗时,应选择与新闻事实紧密相关且可能持有不同观点或看法、来自不同社会背景的受访者进行采访,以充分展现采访的公正、客观,以免“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但这一点在当今国内外一些媒体报道中尚有欠缺。例如,国内外有些媒体在报道有关。但是,这些报道中极少有朝鲜人的观点和记者的观察,这就导致相关新闻报道不够客观、公正。

因此,记者需要选择适合的受访者,并确保从选择之初就不带有任何偏见,并力求通过对不同受访者的采访还原基本的新闻事实。

3.灵活策划采访

鉴于新闻事件的不可预知性,记者必需灵活策划以应对突然的发展和变化。

(1)对于突发性新闻,记者既无法预见,也不可能提前做好策划,只能在得到新闻线后或者在报道事件初步情况的第一组新闻播发后才能进行策划。由于采访策划是根据现有情况来推测和构想制定的,难免会出现考虑不周全、有疏漏等情况。因此,记者应根据事件的发展、变化完善或调整原策划。总体而言,采访突发性事件不仅要求对人员、设备等进行灵活调整以适应最新情况,还要求对策划的创意进行灵活调整。

(2)对于需要提前进行采访策划的新闻选题,采访准备的内容需在受访者已知的前提下进行,但这并不意味着按照策划上所标明的各项条目进行就完成了整个任务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