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第一节 新闻时效性:新变动发生与采访报道的时间差
有了一定的了解,兴趣就随之减弱,迅速、及时的新闻报道,不仅能激发受众的强烈兴趣,满足受众的求知欲,还能扩大新闻的影响。
3.讲求新闻时效性,才能在日益激烈的新闻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当今复杂的国际环境中仍然存在着错综复杂的斗争。不必讳言,西方,些新闻媒体圈于立场、价值观或惯性思维、偏见等,有时会对涉及我国的某些新闻事件采取歪曲事实的手段进行报道或者制造错误舆论,混淆视听。他们这样做,一方面是由于“冷战”思维的延续,另一方面是出于经济利益。在西方社会中,有一些人不愿意接受中国已开始强大的事实,在他们印象中,中国依然贫穷、落后。某些西方新闻媒体在新闻报道中抹黑中国,迎合了这部分人的期待,自然可以获得更多经济利益。因此,我国新闻工作者要力求在“第一时间”发出“第一信息”,及时向全世界揭示新闻事件的真相。从某种意义上说,国际间的新闻竞争也同一个国家的形象联系在一起。
是否讲求时效性是衡量一家媒体基本素质的重要标准之一。
国内各家新闻媒体之间,也存在着激烈的新闻竞争。谁能最快地传播新闻信息,最及时地传达党和国家的新方针、新政策、新法律、新部署,表达群众的愿望、呼声,满足受众的诉求,谁就能赢得更多的受众,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作出更多贡献。这样的新闻媒体就能在日益激烈的新闻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并获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4.讲求新闻时效性,具有现实意义
当今社会发展快速,社会生活节奏不断加快,使得人们对新闻时效性越来越重视。新技术、高科技在新闻传播中的运用使得新闻传播的速度也越来越快,甚至能够做到新闻的发生和传播“同步”,如电子媒体、网络媒体的现场直播、现场转播。因此,新闻采访写作讲求时效性,也越来越具有现实意义。
新闻采访写作要想做到迅速、及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它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可以说,一篇篇“今日新闻”,特别是重大突发性新闻事件的报道都是记者或通讯员努力工作的结果,凝聚着报道者的心血。
要增强新闻报道的时效性,记者首先要有高度的新闻敏感,能够及时发现和掌握新闻线索;其次,记者要雷厉风行,一旦获得新闻线索,就要立即投入采访;再次,记者要不怕苦、不怕累,在完成采访任务之后立即进行新闻写作;最后,记者要有过硬的新闻写作能力,写得又快又好。总之,记者要有艰苦奋斗的精神与过硬的新闻采访写作基本功,在每一个环节上都要有强烈的时效观念,用最短时间完成新闻采访和报道。
三、新闻写作:快中求好,又快又好
新闻写作最重要的是及时、准确地报道新闻事实。有些记者的新闻报道是“急就章”讲究辞藻固然必要,但要以不影响新闻时效性为前提。
新闻报道讲求时效性的特点决定了新闻写作应当快中求好,力求又快又好,不能为哪琢辞藻而浪费时间。否则,再华丽的辞藻也无法挽回因迟发而丧失的新闻价值。
新闻报道写作不同于文学创作。中国传统文化历来讲究反复推敲、再三锤炼。唐代诗人贾岛有诗曰:“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这句话的意思是花了三年琢磨出两句诗,吟成不禁双泪长流,表示把自己都感动了。但是,记者写作新闻报道,可不能“两句三年得”,否则“哭都来不及”。
新闻报道写作要求记者“下笔如有神”,这主要是靠记者出色的写作能力。记者在新闻写作中具备“倚马可待”的本领,能写好“急就章”或“出口成章”,靠的是平时扎实的基本功训练。鲁迅先生说过:"'急不择言’的病源,并不是在没有想的功夫,而是在有功夫的时候没有想。”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对于记者很有借鉴意义。优秀的记者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