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知虑墨攻
自此之后,又过了几日。
乐国南境,沿海约百里、距寅城数百里左右。
与再往深处些干旱的内陆不同,此处或许正是由于沿海,一众如朝天虎牙枭齿般纵横交错的群山间,在气候的影响下,显得是树木丛生、百草丰茂,远比内陆要适于定居。
而作为当世显学的“墨家”,或许是正因此故,在几百年前选择了将总院安置在此、不曾迁移。
然不知是出于对学术的尊重,还是什么如黎礼般约定俗成的惯例…
这么些年来,也没有任何国家尝试过出兵乐境、侵犯墨家。
因是,墨家便一直在这片群山之中,怡安度年。
这天正午,总院山前。
俊秀起伏的山峦遮住了盛夏耀白刺眼、炙热难耐的烈阳,在一阵蝉雀鸣叫与清泉流响声及一片温凉的山影间,一骑乌青色长鬃的宝骓踏着山道上来,很快靠近到了山口。
鞍上是个着一身印有墨家图徽的玄色丝衫、右前臂佩有副木护具,不长不短的乌发扎着个小球髻,眉清目秀、双瞳有神,看着二十来岁左右的青年男子…
墨家大弟子,屈杉!
历经一段时日的奔波,他可算由北至南纵穿乐国,回到了总院。
“吁。”
屈杉在两座庞大似天门般的高山前勒缰停蹄,仰望过去,神情肃穆,一言不发,只在周围嘈杂的蝉虫声中静候而已。
遂是,未过片刻:
“何为故?”
此时奇异的是,高山深处竟传出一道问话来,那声响之洪亮,远超任何什么沙场鼓角,震慑人的两耳与心胆,在群山间的反复回响更是显得厚重无比…
“故,所得而后成也!”
屈杉对着大山、仰头高声喝答道,“小故,有之不必然,无之必不然!体也,若尺有端!大故,有之必然,无之必不然!若见之成见也!”
过片刻,山中深处便又继续传来洪亮厚重的问话:
“何为知?”
“知,材也!”
屈杉继续高声对答,“知也者所以知也,而不必知,若明!”
“何为虑?”
山中继续传问。
“虑,求也!”
屈杉再对答道,“虑也者以其知有求也,而不必得之,若睨!”
“黑卡过!”
历遍三问后,只听得山中传出最后一句罢,便见是当中一座位西大山顶处,一枝巨大到在百丈谷底也可望得一清二楚的弩矢、嗖的一声发射出来,直入了对向彼端那座位东大山当中。
“驾。”
随后,屈杉执缰轻摇,便继续驭马、踏着山道前进了。
……
从前的墨家,据说并不讲究论资排辈。
巨子之下,人人平等,皆以兄弟姐妹相称论处。但有学论出,皆可以共同讨论、赏析、学习与实践,更不会有任何知识会受到禁制,此地所存在的一切,都是在鼓励学子们进行无止境的探知求索,并以能得到耳闻目见的证据的实践来验证书籍里的一切。
然不知是从何时起,许是自从被尊为显学、要常与天下百家争鸣论战,或是为了入世而遵循礼法,亦或是那“灵石”事件后…
如今的墨家,却是亦如俗世礼法般排列,分出有各个不同地位的“墨者”了。
进山又走了百级石阶,屈杉终于回到了总院。
深山之中,风高旗扬,殿阁楼宇林立。
书楼,器械库,兵马营,军工厂,其它材料仓库,讲学大殿,学子院舍…共有几百名弟子、且平时也至少保有一二百人规模的这座总院,历经几百年的发展、建设、修缮与维持,已是颇具了一番规模。
穿梭在一众同是玄衣墨徽的师弟们一句句“大师兄”的问候当中,屈杉进了大门、牵马前去安置后,便径直前往了大殿深处。
这次他回来的目的,却是清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