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善举
在京都生活成本高,物价比乡下高许多。沈卿秋对吴庸母子深表同情,吴庸悲惨命运跟黄管事有一比,某种程度上来说,比黄百万命运坎坷。
倘若吴庸爷爷没得罪老皇帝,吴家不会落魄,吴庸接连失去亲人。本以为回到故乡有退路,往日仰仗吴家的族人,摇身一变露出无耻嘴脸打压母子二人,让吴庸生活在痛苦之中。
“就算有族人找来,跪在门口求你也别原谅他们,凭什么轻易原谅落井下石的小人。告诉他们你认识写忠良叹的胡。公。子,谁找事胡。公。子让他遗臭万年。”
有人撑腰的感觉非常好,吴庸笑着点头,身上依稀有着读书人的影子,“为母亲为吴家颜面,我在故乡隐忍多年,如今好了没有罪臣后人身份,能去天南地北闯荡。”
吴庸带着恩人去见母亲,吴夫人不到五十岁,眼角有深深的皱纹鬓角有白发,一张脸上写满沧桑。
听儿子说面前的年轻人是恩公,吴夫人感激地行大礼,“多谢胡。公。子帮助,为我等的亲人洗刷冤屈,有生之年等来圣旨。”
看出吴夫人身体虚弱,沈卿秋让李荷花搀扶吴夫人坐下说话,“夫人你别客
气,我想拉拢黄管事,通过闲聊知晓他是忠良后人。想着这样的人多不多,是不是生活很苦。我认识一位禁卫军中的能耐人,是他帮大忙在皇上面前替你们求情。”
说一些宽慰的贴心话,沈卿秋询问吴夫人,有什么需要帮助的地方。
吴夫人想起什么,咬牙起身掀开衣摆跪下,“妇道人家没本事,求公子帮帮我吴家姑娘,她们还待在吃人不吐骨头的地方。”
一旁的吴庸脸上没有笑意,握紧拳头不说话。记得家中姐妹被官兵带走,还记得大伯母绝望的自尽,在爷爷友人帮助下,他这个吴家子孙带着母亲逃离京都。
这些年来吴庸不敢踏进京都,害怕听见吴家姑娘不在人世的坏消息,无数次痛恨自己无能。这次带着母亲来京都,抱着救出姐妹的想法。
沈卿秋扶起吴夫人,递给她一张干净的手绢,“女眷们不会有事,下圣旨的时候,她们被安排到独立院落里。官府等你们安顿好,就让她们回家。”
想让吴夫人好好劝说吴家女眷,沈卿秋开不了这个口。错的人是昏君是当时黑暗的朝堂,沦为官妓的女子被打上烙印,离开教司坊很难拥有普通人生活
。
议论声外人的窃窃私语,能让可怜女子没有活路,沈卿秋头疼怎么安顿她们。
李荷花深知闲言碎语的可怕,见东家苦恼悄悄献计,“我听说官家小姐有文化,会女红认字还会画画,东家生意需要人帮忙,不如收留这群可怜人。”
日后生意做大,需要的人手多,不如从现在开始培养可靠的属下。沈卿秋同情遭遇不幸的女子,愿意伸出援手帮忙。
“夫人莫要担心她们的未来,我买下沈家二小姐的农庄,可以让吴家姑娘搬到农庄住。帮我算账绘图,靠双手养活自己,我不介意做她们东家。”
吴夫人欢喜落泪,感动得眼泪落下,“胡。公。子你真是大善人,我替吴家姑娘们谢谢你,我会教导她们用心做事。”
吴庸握紧的拳头松口,难得见母亲眉头展开,心里感谢带给他们新生活的好心恩人。似乎离开故乡后,处处都是好人。
不是世上好人多,是吴庸心态改变了,对世界少了憎恶和仇恨。
几天后的清晨,因为是初冬季节起了朦胧白雾,这个时间街上行人不多。一排不起眼的马车悄悄离开教司坊,马车里的女子握着家人写得信,
带着复杂心情离开京都。
沈卿秋裹着披风站在厨房门口打呵欠,见李荷花动作麻溜做菜,赞赏点点头,“谢飞你觉得荷花怎么样,人爽朗做事利索,在我眼中是好姑娘。比你大几岁不要紧,娶妻模样不重要人品最重要。”
若水站在小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