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吾剑所指,即是边墙
锦州镇,俺们卢家的商队往年都有贩货,也有些了解。
那可是关内关外,第一大镇,它是步骑混编,员额三万,另有上万名常备军中的团练义勇,领头的总兵大人,乃是挂印将军,领都督衔,权势可了不得。
关外四镇,刨去督师和总监,以及巡抚大人,能坐第四把交椅的,便是锦州镇的那位祖将军。”
“嗯,是这样。”
“那﹍那您和那位祖都督?”
“是我大姑父。”姜澜点头微微一笑,这会已经完全读懂卢家老伯的意思。
所谓“小贩烧香入旁门,大商亲荐登正堂”。卢家生意做得大,对于官场上大人物的家世亲谱,早已摸得透透的,有个姓杨的妹夫,这一点,人家是记得的。
“表、表亲﹍?”
“本家。内亲。”
“敢、敢问是同胞﹍?”
“嗯。是我母亲的亲哥哥。”
〝♀〞
眸光猛地大亮,卢老伯登时直起了腰背,眼角的皱纹,在这一瞬间全都叠在了一起。
“那、那位祖家二把手,名讳大弼的是﹍?”
“二姑夫。我少从二姑父随军,受娘家人提携较多,这点,军中不少将领都是知晓的,不避讳您。”
“哈哈~果然是这样,果然是这样!哈哈~有戏、有戏!”
“……”帐内,姜澜端起茶杯,自顾自饮了一杯。
睫毛快速眨巴两下,双眉微不可觉地向后拉伸,姜澜心中暗自叹了口气。
唉~看来以后吹牛逼,还是得悠着点。
随口给爹换了个姓,刚才打了两声雷下来,心里还有点害pia,这会,人家就连四千两银子的巨款酬谢,都看不上。
如今拿准了姓梅的家世关系,这是准备从祖大寿那里,谋个大实惠了。
“将军,据小老所知,辽西四镇,是明军最为骁勇的精锐之师,当今圣上对关外的将士,格外恩重。
小老听说,去年一年,单是辽西四镇,就呈上了二十人数的‘荫生(父祖于国有功、或在京三品大员的子侄后代)’名单,若是祖都督那般大人物,五六个荫生的名额,少不了得从他这过。
商贾之家都慕官身,老爷的心愿,就是让少爷能成为监生,将来即使考不上举人功名,当不了知县老爷,可谋个八九品的县丞、主簿什么的,还是有办法的。
一般四品以下的官员子弟和商贾之家,都是走的“例监(花钱纳捐)”路子,但例监名额极少,每年只有二百个入南北两监。
若想买,除了花钱,至少有三品以上的大员保举,那样花钱少、还稳妥。
大明大明两京十三省,州府二百多,县有一千小二百,算起来,即使是各州县的名门望族子弟,十个人里也只能抢到一个烧香的名额。”
“嗯,是这样。”
姜澜领会了卢家老伯的话中意,其实卢家老伯说的荫生和例监这两个门道,他早就知晓。在他心里,这是郭桓将来乡试不第,留的最后一手牌。
南北两个国子监,每年三千五百人的名额,即使是秀才功名也是十个里面拔出一个,作为“贡监”选进去。
(秀才生员选入的称贡监,若是会试不第的举子,则保送国子监高级班,称‘举监’。)
贡监、举监,这两类,就占了三千二百个名额,剩下的,才是例监和荫生。
若是例监这种,纯粹花钱一柱柱香烧上去,轻易不下二万两雪花银子,除了县内数一数二的高门望族,一般的富绅地主,根本不敢想这事,哪怕是刨了祖坟也不够。
秀才一家,世袭正六品千户职,父祖两代俱是为国牺牲,公祭厚葬。他的父亲生前累功任正五品屯田佥事,死后朝廷追赠了从四品游击将军的勋赏,因此,秀才是有荫生的资格。
剩下的,就是花钱了。
若是上面的总兵关照,少则两三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