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准备酒席
抗战胜利后,山河破碎,国家处于重建初期,人才紧缺,识字的不多,老百姓的基本温饱都难以解决,精神文化粮食更是少得可怜。大伙一起聚在黄果树下,有免费的故事听,时不时还能听到一两句感慨,足以消除劳作一天的疲劳,聚会成了一村老小不成文的约定。
今天大家如约聚齐,我坐的石头边有一个特意为他准备椅子,爷爷熟练地坐下。
倒斗掘墓听起来简单,但是不知道其中道道的人,极易把小命搭进去。
普通墓构造简单,防盗机关也十分简单,被种地的老百姓无意中挖到,也并不易伤到人。虽说如此,盗墓人也别指望能从里面得到什么值钱的东西。除非是历史超过数千年前的古钱币、青铜、瓷器,或者当时人的生活物品,能经历千年不腐保存至今,这些还有些历史价值,说不定还能值点钱。
话说回来,几千年的百姓生活物资比起现在,那更是匮乏,活人都未必有基本的生活物品,留给死人的陪葬物品,更是少之又少。
要是里面真有点什么东西的话,那也是当时的富户乡绅,他们死后家人才会在墓中放一些有用的东西。否则能挖到的,那也就是几根没用的骨头,和一堆腐败的东西而已。
那时墓葬文化尚未成形,这样的墓没有特定埋葬方式,更少讲究风水选址。随着桑海沧田、地质变化,如今的墓葬周围的山川河流早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要想找到墓葬的准确所在,也是个难题。
千年前的墓葬一般规模不大,让找寻难度大大增加。
除此之外,要想带着宝贝或者从墓里出来,识得机关技术,能够破解或者避开这些机关极为重要。
机关设计都是致命必杀入侵者,不会留下一点多余生机。墓中地形狭小,没有多余的空气和辗转的余地,更没有过多的试错机会,容不得半点拖沓犹豫。
数千年来墓葬机关日益复杂,要想能够识得所有机关,拿着宝贝活着出来,就需要这么一个人,而这个人非得隔壁村这位王秀才不可。一听王秀才这个名,大家都只觉得他是个读书人,不过,乡里也只有老一辈人才听说过王家的事。
王秀才祖上不是读书起家。王家祖上靠摸金发家,为了摆脱挖坟掘墓的恶名,不被人撮脊梁骨,王家祖上费劲心力,花巨资请来最好的教书先生,才有了王家上百年的辉煌。
知道王家历史的人都不免感叹——好人没好报,小人发大财。王家升官发财是不假,可是,百年来世代饱受痛苦折磨却少有人知。
生活还能维持时,为了邻里和谐,大家都忌讳说这些陈年旧案。如今连肚子都填不饱,也就顾不上颜面了。饱暖思淫欲,饥寒起道心,偷盗害人都成了理所应当的事。
三人中最壮的汉子,早听父辈说过此事。一次在与好友闲聊后,大家无话可说时,他无意提起此事。两人听说盗墓能养家糊口,瞬间来了精神,这反而让壮汉有些不知所措。他也只是一时兴起提到,并没有详细谋划过,有宝贝固然能换来粮食,可要怎么弄到这宝贝,可不是容易的事。干这勾当不万一丢了性命,反而得不偿失。
好比落水人抓住了救命稻草,大家都来了精神,开始畅想谋划起来。不知时间已晚,几人便约好第二日晚,在壮汉家汇合详谈。
红日落下斜坡,田地间传来连绵的哇叫声,桌前三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用谨慎而又满是期待的眼神看着彼此。
最瘦的一个汉子说,既然这事定下来了,我们就要选出一个头来。
另一人说道,这还用说,那当然是锋哥了。
瘦子点了点头,看着壮汉说,还行大哥你不要推脱,我们可都指着你能出这个头。
王锋一直是三人中的小头头,看着大家信任的眼神,心想这事是自己起的头,也不再推脱。
所谓初生牛犊不怕虎,三个没盗过墓的人怎么会想到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