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录
会员书架
首页 >科幻灵异 >覆清1796 > 第二百五十一章 剿烟

第二百五十一章 剿烟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基本就是找揍。所以长期以来,明知道这帮人的把戏,清朝的沿海水师,也就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打不过趸船,那就抓接应的中国烟贩快船?

没想到这事更难!中国走私犯大都是沿海各地的帮会成员,有青帮的、有三合会的,更多的是天地会。他们付过定金,凭着票据,就可以到海上提货,将鸦片装到武装快船上,即俗称的“快鞋”、“快蟹”、“扒龙”,船挂三张帆,左右有五十支桨,船员一百人,船侧张着铁丝网,以防御炮火,可载货数百石,据说“来往如飞”,官府的兵船根本追赶不上,转而运到广东、福建、台湾以及长江沿岸。

打不过带撵不上,于是鸦片贸易,也就屡禁不绝。

但比这技术水平更要命的毛病,却是大清的吏治。

水师不给力,抓不住走私船,其实还是其次,最重要的是,执法人员想不想抓。

自从乾隆年间起,大清朝的腐败,几乎也是加速度。鸦片贸易上也不能免俗,一箱鸦片送进来,从水师士兵到地方官,不同级别的大清官吏,能拿多少好处费,早已成了潜规则,甚至还有明码标价。高档鸦片分多少钱,低档鸦片分多少钱,全是数字化管理。

发展到道光年间,这规则更加透明化,就以广东水师来说,每个月都要派人去趸船上检查,每一箱鸦片起家五块银元好处费,碰到大力禁烟的年月,好处费也飙升,最高曾到十块银元一箱。禁烟这事,不但鸦片贩子盼,这些贪官污吏也盼。

浸透了天朝的整个官僚体系的营私舞弊行为,同鸦片烟箱一起从停泊在黄埔的英国趸船上偷偷运进了天朝。

虽说每运进一次,都要被宰一顿,而且越到禁烟的风口上,被宰的越多,但大多数英国鸦片贩子,还是盼着清政府禁烟,因为一禁,就是商机。

每次禁烟后,鸦片需求量激增,鸦片价格就水涨船高。像道光之前俩次禁烟,禁完后鸦片价格都高涨三四倍,先前亏多少钱,都能赚回来。

而且更荒唐的是,由于禁烟期间,各地都要上缴鸦片,交不上就追责,好些官员禁烟没本事,又要完成任务,只能吐血咬牙买来鸦片凑数,只求糊弄过去,着实让鸦片贩子们发了不少横财。

每次失败的禁烟,都好似一面镜子,折射的不止是几个官员的问题,而是满清王朝从政治到军事,各种综合毛病。

被这些综合毛病惹出来的鸦片问题,病也越演越烈。不但道光皇帝着急,好些有识之士也忧心忡忡。

许多有识之士为此痛心疾首。清代思想家魏源说“鸦片流毒为中国三千年史未有之祸”,林则徐大声疾呼:“此祸不除,十年之后,不惟无可筹之饷,且无可用之兵!”

他们的呼吁,当然不是危言耸听。事实上,大量鸦片的输入,不但给民众在肉体和精神上带来巨大的损害,还使得中国数以千万计的白银源源不断地流到国外。

近些年给鸦片战争洗地的主流理论之一,就是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为正常贸易,因为当时没有禁止鸦片的法律。

实际上,清朝从雍正时就开始禁烟了。1729年,雍正颁布《兴贩鸦片及开设烟馆之条例》如下:“兴贩鸦片烟照收买违禁物例,枷号一个月,发边卫充军。若私开鸦片烟馆,引诱良家子弟者,照邪教惑众律拟监候,为从杖一百,流三千里。船户,地保,邻右人等俱杖一百,徒二年。如兵役人等藉端需索,计赃照枉法律治罪。失察之讯口地方文武各官,及不行监察之海关监督,均交部严加议处。”

可以说,世界上第一个禁毒条例是雍正颁发的。

其实清代朝廷对禁烟的争吵,主要在刑法程度上,随着鸦片泛滥,一些类似今天“小偷判死刑”这类思想开始流传。不过古代官员也不都是二货,有些人也通法理,知道滥用重典往往得不偿失,就压制下来。

当然,禁烟的事情,算是一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