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流放越中、陇西齐聚城门
今日的城门口格外“热闹”。平日一大早排队进出城的百姓早早被衙役分隔开来,正中间一大块空地上现在闹哄哄的,黑压压一片过去都是人头。
“吵吵什么?说你呢。”只见一衙役头头手持皮鞭,边说边把皮鞭甩向戴着镣铐的人群。
这头头长得十分彪悍,不分人群中的男女老少,见人就甩皮鞭,人群中立马响起阵阵惊呼哀嚎。
不多时,林家一家人赶到了城门口,看到的第一眼就是这一乱象。
流放的这批都是京官。有道是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这些京官平时狗眼看人低的样子,现在一朝落难,有的八年才能回,有的估计再难回京,现在衙役觉得不狠狠压榨一番,对不起自己的钱袋子。
一般衙役的月银是一个月二两银子,衙役头头是五两银子一个月。就这么几两银子,玩什么命啊。但流放路途遥远,这也是挤破头的一项好差事。好的话,衙役跑一趟有的能挣回几年还有多的银两。
首先,押送发配的犯人算是出公差,有一定的补助,另外,长距离押运犯人,需要用到的公款也多,这样就有了操作的空间,回来报销也是一笔收入。
其次,流放的人群中不乏年轻的女眷,要想平平安安活着到流放地,这怎么也少不了捞些好处。
再次,要想一路过得好点,那是一点点好处都要塞好处费的。
但金钱和风险永远是并存的,有钱赚还要有命花,流放路上危险难测。去押送的衙役也有搏命的风险。有的残废的,有的永远回不来的。
这次流放的人群虽然接壤在了一起,但显而易见分为了两队。一队是准备去往越中,另一队则是去往陇西。去越中的人多,大约二百人左右,往陇西的人少,大约四十人左右。
在这两队人的旁边,官差用麻绳拉直围出了一条长长的界线,两边是流放犯人的亲属和看热闹的百姓。
刚刚拿鞭子甩人的衙役就是陇西这一队的衙役头头。
“呦,这不是林大人吗,你一家老小也被流放啦?”谁都知道林鼎良之前一直是很得圣上赏识的,平日里都是高高在上的,这一遭贬,幸灾乐祸的就出来了。
这满含讥讽意味打着招呼的正是礼部下设祭祀司的蒋志仁。只见他头发凌乱,满脸横肉,身材臃肿,手上戴着镣铐,露出来的脖颈和脸上都带有伤痕,可见是已经下了大狱之人。
“哦,原来是蒋大人,怎么还戴着镣铐?”论讽刺的话,林鼎良也绝不输给他。
按说林鼎良官高几级,平日和他也算井水不犯河水。但现在都是流放,所以蒋志仁相当于撕破脸了在这嘲讽。
祭祀司掌管吉礼等事务,他是太子的人,此次被流放的原因是陷害二皇子祭祀时犯的事。
蒋志仁妻妾四人,庶子庶女十人,下了大狱之后就属他家又多又乱。
“姨娘,他们为什么可以乘马车?”蒋志仁家眷中一个约十岁的小姑娘问道。
“哼”。这一声长哼的是蒋志仁,在他看来这次圣上的雷霆之怒,斩了几家,除了党争的还有各种理由的也发配了十几家,这起祸乱的根源都是林鼎良的错。要不是他引得圣上震怒,恐怕自己也不会受牵连。
事实上是,他也不想想自己做的那些事,早就天怒人怨了。
林婉诗从马车伸头看出来,感受到了一些对自家浓浓恶意的目光。
但她一贯信奉兵来将挡,水来土掩。首要任务还是顾好家人。林婉诗放下车帘,看了看贤宝和哥哥、娘亲。
娘亲用眼神示意她不要再拉开窗帘看了。
城门口正乱着,远处还看到有几辆马车分别插在两个队伍的里边。
都是来送这些流放的亲属送的。是的,说是全家流放,但嫁出去的女儿不算。当然也有朝中好友赶来相送的,毕竟难说可能再也不会相见了。
维护秩序的官差和押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