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录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类型 >朱平清传 > 第一回 建城府放粮赈灾 神宗帝下榜平寇

第一回 建城府放粮赈灾 神宗帝下榜平寇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诗曰:

自古寒家出良人,身怀赤胆满忠心。

半载楚苦衍幸乐,留与金地后世耕。

话说于河南一处之地,有一郑州城,此地居豫之中。黄河以南。那乡下一处地方,有一合义村,村中有一人氏,姓朱名玉山,乃一农民。为人最为仁善,若有人遇上难处向其求助,必当倾力相助,不分贫富,旁人提及无不赞口。方圆几里,人人尽知。家中有七十余岁老母亲,父亲早亡。妻子孙氏,平日里待于家中服侍婆婆。又有一儿子,名唤作朱志成。性子亦如他父亲一般,只是特喜爱看那会耍武之人习武,亦常把那招式暗记于心,又常思可有甚高人可予指点。

时下正是元朝元顺帝之末年,连年天灾人祸不歇,庄稼地颗粒无收,河枯地焦。诸多穷苦之民于此何路可行也,只可举兵反之。朝廷急遣兵将镇压各路起义之军,一头又对百姓收缴赋税愈加繁多。有余粮的人家都让官兵抢收了上车,爬上前找官兵哭求,又遭一番棍棒毒打,登时没了性命,饿杀百姓不计其数,遍地尽是裹衣冷骨。官兵搜至朱志成住所,喝令交粮出来。幸亏朱玉山已早将粮食埋藏与地里,只将少量粮食交于官兵蒙混过去,官兵又进屋搜查一番,见已无粮,这才离去。待官兵走远,朱志成道:“父亲今日把粮交出,咱家日后岂不只有苦受了?”朱玉山道:“你当为父的如此不当事?你且随我来。”遂将朱志成带至灶房内,来至一处地面,朱玉山蹲下身去,将地上的杂草扫去,现出一木板来,复将木板推开。朱志成这才望到里头堆放几个布袋,朱玉山朝外望一眼,才放下心道:“这些年打的这粮,一半置于外,一半藏于内。为父深知官府秉性,岂会不作后顾之忧。”朱志成见了笑道:“也真有劳父亲如此费心了。”因粮藏匿的深,又仅有他父子二人知晓,一家人才免遭饿死之难。那朱志成虽只有十余岁,但性子刚烈,但凡见到官兵欺压百姓,直恨不得上前一刀一个剁翻,又苦于自己没武艺敌他不过。于夜时对他老子道:“这昏恶朝廷不顾咱等下民死活,日日来抢粮食,又打杀村民,人人无不怨声载道。咱不妨也学那些头扎红巾的义军,反了这些官府罢,不比吃官兵祸害强。”朱玉山听后喝道:“你晓得甚么,若是让官府的人听到了,非不把你拿了去,今日他们来征粮,我只拿出了些许,余下尽都藏了起来,官兵也未起疑心,已是不幸中之大幸也。如今只得保自家性命要紧,”朱志成逐不再言语。

话说这一日,一个年轻和尚云游至此处,因肚中饥渴已三日未进粒米,欲找户人家化缘,敲一户人家大门,向其告知本意。那户人家却道:“俺本想给你些,只是俺这一家人就没甚吃了,还是另寻人家吧。”那和尚道:“在下已数日未食一粮,还望贵家多少救济则个。”那人家道:“你数日未食一粮与俺何干?还是去别处讨要吧。走罢,走罢。”言毕,慌得关上门。那和尚便转向其它人家,寻了许久,也未求得一粒粮食。深叹口气,正待离村去。朱玉山听闻有一僧人而来,就叫朱志成将其接入家中,朱志成道:父亲虽是乐施好善,然目下自个尚难顾全,又何苦如此?”朱玉山道:“吾儿休这般言,为父心中自有计较。”朱志成只可前去邀其而来,又端来粥饭野菜相待。几日过后,欲要离去,走到朱玉山面前拜谢道:“承蒙兄长滴水之恩,若在下若那日有得翻身之日,必当以今日之恩还以涌泉之报。”朱玉山笑道:“眼下你自己都顾全不得了还谈何翻身不翻身。我只是看你有难,故才收留了你。若你日后真的有了翻身之日,就到此处来寻我,我祖上数辈都居于这里,也不知其尊姓大名,也好日后做个相认。”那和尚回道:“在下名唤作朱重八。”说完便告别朱玉山动身离去了。朱玉山父子俩送他走后,转回屋里。朱志成道:“父亲觉这和尚日后尚有记得咱之说,还真能有那一日否?也不知他怎个报答?”朱玉山笑道:“他来也好,不来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