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3章 三位贤才初聚首
其他官员。
“回禀王上,各地对新律法的反应,各不相同。”
“有的地方欣然接受,有的地方则觉得这是严刑峻法。”
唐元直实话实说,将越国各地的反应,告诉了项庭。
司马长青对项庭的王业,帝业,霸业给出了五书十策。
这五书十策,相当于诸葛亮给刘备的隆中对。
不过隆中对是帮助刘备成就帝业,五书十策则是要帮助项庭成就横扫宇内的霸业。
“那些不接受新律法的地方,是什么原因?”
项庭没有询问,是什么地方不接受新律法,而是直接询问原因。
兵,经,民,律,君五书。
元缙主兵兵事,陈望主经济,白子骞主民生,唐元直主律法。
君书是专门给项庭看的,项庭这些时日也一直在研究学习,受益匪浅。
“这些区域的百姓,能识文断字的人非常少。”
“他们对新律的了解,基本上是道听途说,甚至是以讹传讹。”
“臣觉得,教育一事,要继续大力推行。”
“要营造一个便于全民学习的环境。”
“要让各地百姓都能识文断字,都有正常的辨识力。”
唐元直将自己心中的想法说了出来。
他这样做,并不是要踢皮球。
他是想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倘若众人,都能够识文断字,都有正常的辨识能力。
那越国天下众人,当然知道什么好,什么不好。
如此一来,越王的许多政令,才能顺利推行。
“此事需要循序渐进的来。”
“暂时让适龄的稚子,进入学堂。”
“至于其他人,可以提供一个继续教育的学堂。”
“这个学堂不必授课,只需安排几位先生在其中答疑解惑就行。”
“想学习什么,想询问什么问题。”
“只要是白天,就可以前往询问。”
“此外……”
项庭这条政令,无疑是一条创新政令。
越国各地的百姓,平常忙着做工,耕种。
即便为他们开设专门的学堂,他们也没有时间去上课。
开设一个像这样的特殊学堂,却能给众人带来一定程度的帮助。
想读书识字,可以到学堂中问先生。
生活劳作中,或者其他方方面面有困惑的地方,也可以去学堂中找先生请教。
先生回答不了的问题,就记录下来。
这些问题,可以让王都制造局众人来解决。
王都制造局,如今约莫有六千人。
这六千颗脑袋,是越国最聪明的脑袋。
王宫大殿中,项庭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在场所有人。
众多文武听闻他这条命令,都觉十分新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