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拉洋车的李老四(三)
洋车这样玩意儿有人说是日本发明的,也有人说德国或者美国发明的,具体也没个准儿,反正不是中国发明的。
旧社会不管你是从哪国来到中国本土的,都被中国老百姓称为洋人,洋人的物件叫洋货,洋人的枪叫洋枪,洋车的叫法也是这么来的。
洋车进入最早中国市场的时候是清末年间,慈禧太后她眼瞅这洋玩意儿觉得新鲜,特意买了一辆回来想体验体验。
朝中一位官员看慈禧太后想坐洋车,想趁此机会表现一番,自告奋勇的站出来表示要给慈禧太后拉车。
他倒也不想想这玩意儿是个人都能拉的吗?
拉洋车可是门技术活,光卖傻力气可不行,怎么起、怎么停、上坡怎么拉、下坡怎么稳……这里面都有门道大了去,没那么简单。
那位官员没拉过洋车,他不知道其中的技巧,心说:“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吗,这玩意儿不就是拉起来就跑吗?有啥难的。”
那位官员狗屁不懂,是戴着钢盔爬大树——硬着头皮上。
他还是把这活儿想得太简单了,好不容易使出吃奶的劲儿才把车拉起来,还没跑出几步,就摔了狗吃屎,洋车也差点翻了,慈禧太后勃然大怒:“拉人呐!给我推出午门斩首!”
那位吓得屁滚尿流,一个劲儿的磕头求饶,其他大臣们也纷纷替他求情,慈禧太后最终还是心软了,这才免去一死。
借着这个话头继续往下说……
慈禧太后上次没坐成洋车,心里痒痒,身为一国之主,也拉不下脸跑去大街上体验,为此愁得不行。
有位官员看出来了,为了讨好主子,不惜放下朝廷大臣的身份,跑去大街上向拉洋车的师傅们讨教技术。
日复一日,终于是学成归来,迫不及待邀请慈禧太后坐洋车,自己则充当车夫。
慈禧太后对上次那事儿心有余悸,实在是不敢坐,但又怕伤了大臣们的心,想了想,也是硬着头皮上了。
那位大臣也没让慈禧太后失望,洋车是拉着稳当当的跑了起来,跑了几圈后,慈禧太后坐在后面是越看越别扭,越看越生气。
原因是那大臣的屁股老对着她脸,身为一国之君,哪能受得了这般屈辱,她越想越气:“来人呐!给我拉出去重打五十大板。”
……
综上所说的两起趣事儿,都乃是坊间传闻,我这一说,您这一乐,也别当真。
到了民国年间,洋车这玩意儿大街小巷随处可见,洋车一多,那车夫那指定也不会少,但话又往回了说,这行业不是人人都能做的,腿脚不好、没把子力气可吃不了这碗饭。
车夫们都是穷人出身,家里稍微有点钱也不会做这行业了,一天跑下来脚皮子都要磨掉好几层,其艰苦程度可想而知。
而且这玩意儿不便宜,想想也是,毕竟是洋货,穷人买不起。
一般洋车都在车行里,想要拉洋车只能去车行里租,租金也不便宜,并且一天一结,车夫们得把一天的租金赚足了,剩下的钱才能进自己的口袋。运气好的时候不少赚,赶上黄历差的时候,一天没几个客人,赚的钱连租金都不够交,还要倒贴。
普通老百姓坐不起洋车,非得是有钱的主儿,青平县这座城市相对来说比较繁荣,有钱人多,这行业倒也吃香,提前是你得起早贪黑不怕苦。
李老四就是个在街头趴活拉洋车的车夫。
昨天早上在水鬼滩前发现了一具无头女尸,当天城里大开庙会,人们白天都在逛庙会,李老四白天没拉到几个活儿。
白天没什么生意,就赚了一点三瓜两枣,李老四就想晚上加班。
说当天晚上一起在街头路口处等活的车夫也多,都盼着晚上能拉点客,不巧的是,入夜后就下起了大雨。
冒着雨拉车可不行,淋湿了不要紧,万一要是感冒发烧啥的就不好了,没准儿还因此落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