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刘山东回农村的生活。
大妮忙种自留地时,刘山东爷爷病重,照顾爷爷,现在秋庄稼长势很好,地里一片绿油油的。刘山东的爷爷走了,他也随奶奶来村里小叔家,随小叔生活。
小叔家在城郊农村,离城不算远。十来里地,要横过两道铁路线才能进城。
刚回村的刘山东,与奶奶生活在一座山间土坯草房内。由于小叔家孩子多,奶奶走后,房子被小叔一家占用。他住其中一间。与小叔一家一起生活。
刚回去时,有奶奶在,小东在公社中学继续上学,不过也没能参加考试,就是自己努力学了不少知识,有书就读,还爱钻研学习,因此在村里算得上才子。
有一搭没一搭的上着学,小东是家里大哥,就开始能在农忙时上工了。家里自留地也得去干活,小婶一直生孩子,也顾不上多少地里活计,小东和小叔就是地里主劳力。两个大妹妹搭把手。两个弟弟都不大,自然不能干活,小婶还会再生孩子。
因此,忙起来时,累的要走不动路,回家因为是老大,还要帮家里做事。比如:每天去背柴禾回来,要是每天不及时背柴禾,饭做不成,小婶一着急就动手打人。拿着带大针的正纳着的鞋底子,照背就拍。夏天穿的薄,针扎到背上很深很疼。小东也只有忍着泪花去场面边或地头,柴垛上拽上一梱柴,再背回来。
人多,做饭费柴禾。他们这城东郊区位置,离城西山区太远,烧的都是麦草和玉米杆等,每次做饭费的柴禾多,柴禾不顶烧。下雨天更是,一堆湿柴点火都点不着。
做饭老费劲儿,小孩子又不顶饿,弟弟哇哇一哭,小婶更毛了,就朝小东撒气。仿佛就多了小东这个人,这个家才这么穷这么乱似的。
无人疼无人管的小东只能默默干活,早早就操心家里地里活计,主动想方设法干好,提前准备一切能做的。只有在夜深人静时,才能想起曾经读过的书,背下的句子,以及那些读诗爬山的美好生活。那些能干的朋友。也从心里理解了大妮为什么一直那么努力,原来只是为了姐弟俩能活下去。
大妮聪明又爱学习,却也放弃了读书学习。原来人都是一样的,只有首先解决吃饭问题,才能考虑其它,诸如读书学习。
再伟大的理想,也必须趋于现实。之前,读书学习几乎是小东全部生活,现在,种地锄草浇水背柴是生活的全部,无声无息消磨着青春少年的美好时光。
农村种地是主要活动,从犁地挖地、再耙平搂整齐、到撒种覆盖、等下雨墒好出苗。然后,就是无休止的锄草、施肥、追肥、逮虫子,直到庄稼成熟前,去庄稼地守夜防偷。庄稼终于成熟了,又要全力以赴收割,取种晾晒,全部囤入家里的粮食穴子,才算安心、踏实。收成好了,算计着够吃的,全家人饿不死了,才会默默松口气。感慨一下,今年没白干一年!
这时候的小东才认清现实,默默的下定决心,一定努力干活,先吃饱饭再说。
正要拼上全力的小东,却又感到了危机,村里开会老是让学习吃苦耐劳,不准投机倒把,做生意买卖。更不能欺压劳动人民,雇佣劳动人民为自己干活挣钱,更是不允许。要遭受批评教育和劳动改造的。
小东更是惶惶不可终日,生怕谁提起爷爷做生意,曾雇佣伙计的事。即使你再怕再小心,有些事还是随着时代的洪流不可避免的发生。
惶恐的小东除了吃饭就是干活,累的能睡倒头就睡。斯文稳妥的性格都变化不大,只是更不再多说话。
在这种环境锻炼下,小东个子越发见长,个子长高了,人却挺瘦。干活慢条斯理,不够麻利。根本不像农村干活人。说话很中听,有条有理,语气轻,语调平缓,更不会与人生气。所以,虽然大家觉得他是地主羔子,却也没太找他的事。他更是低调的躲着大家,只埋头认真干活。
这天,可能该过8月15中秋节了,村里张景祥被一群孩子围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