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苏金陵走(附录漫谈中药保健(216))
的面前,会使人感到千年的姑苏并没有远去,而是像个积年的老者坐在我们身边,带着淡然恬静的神情向我们叙述着自己的沧桑历史。
时序已是初春,那“嫩黄杨柳未藏鸦,隔岸红桃半著花”的初春美景早已呈现,在清爽宜人的春风中微微地摇曳着,却更加繁茂、翠绿和妖娆。
河岸的香樟树和垂柳也依然浓郁婆娑,无怨无悔地为河街撑起了片片的绿荫。
岸边平展展的石栏也向远处无限地延伸着,石桌和石凳在一旁静静地守候着,真诚的迎接着陌生的人们的到访。
碧水微波的平江河在缓缓地向远方流淌。
“绿杨深浅巷,清翰往来舟”,不时地有身穿蓝花布衫的船家摇橹驾舟从眼前驶过,好像从那过去的岁月驶向未来的时光。
古宅、老街、竹丛、花木、河水、蓬船交融在一起呈现出江南水城独特的诗情画意般的美感。
在河对岸的树荫下,几位老妇人坐在石凳上聊天,脚下伏着一只花猫;一位白发老者半躺在岸边的藤椅上,身边石栏上放着老式的收音机,暖水瓶和搪瓷茶缸;街边屋角的阴凉处两个老伯在对坐弈棋;巷口里一中年妇女在挑着竹竿晾晒衣服......看着这一派安详闲适、怡然自得的生活景象,忽然想起了“岁月静好”、“今夕何年”这两句词,尽管发明“岁月静好”这句词语的人为我所不齿,但此时我还是为这句话而感动了。
平江河上每隔不远处就有一座石桥,有的宛如半月,有的平铺直通,桥的两边连接着条条的的横街窄巷。
“问君何不到姑苏。千载古城一卷书”。那矗立在巷口路边的精致的指路牌,就像这部浩繁历史大卷的章节回目,引导我们来到这些幽深的古巷里,穿越千年的时空阻隔,翻开尘封的历史记忆。
“朱户千家巷,丹楹百处楼”。在这些雕梁画栋、庭院深深的高门豪户面前驻足,你会想到有多少达官显宦、才子佳人曾经在这里过着钟鸣鼎食、笙歌管弦、浮华豪奢的生活。“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如今这些王谢朱门早已人去楼空、寂寥落寞,使人感到“物换星移,叹朱门,多少繁华消歇”,只有在“斜阳草树、寻常巷陌”里的普通民居还在延续着那平淡的、琐碎的.、世俗的日常生活,还在延续着让人心驰神往的姑苏旧梦。新开的评弹茶馆还在演绎着昨日的故事!
随着向前延伸的石板路往前走,一个个店铺接踵而来。
这些店铺都是由普通的民居改建而成,外表朴实无华,但屋檐下吊着的花篮和灯笼、店里的装饰和摆设等,却无不体现出别有韵致的创意和温馨清雅的品位。
这里有茶馆、客栈、小吃店,咖啡馆、美术馆、特色书店、慢生活馆等。“鱼香饭稻”、“绿竹翁”、“停云香馆”、“品茶听琴”、“彼岸”......仅仅从这些旗幌和牌匾名字上你就会感到浓浓的优雅闲适的文化气息。
在这里流连徜徉,很容易滋生怀旧的情感,浮躁、混沌、迷茫的心灵也会沉静下来。
古人说:此心安处是吾乡。
在一家精雅的客舍前,真的好想放下背包,就在这里长期寄住下来,每天会同三两知己坐在花木扶疏的庭院里,读一本书、品一壶茶、观一局棋、喝一杯咖啡、赏鉴一幅字画、聆听一曲弹词开篇,聊聊过去的陈年往事,享受散淡和清逸的慢节奏的生活;或独自倚坐在河边的木椅上看悠悠流水、垂垂细柳、隔岸桃花,慢慢地消磨那长长的午后时光。
据说还有七里山塘街也是一样的风景!
据说这里正在流行竹筒奶茶,会不会是昙花一现的东西?
然后排队进去游拙政园。
拙政园位于东北街178号,在元代原是一座寺院“大弘寺”,到元末逐渐荒废。到明朝正德年间,御史“王献臣”因官场失意,历经两次牢狱之灾,罢官后回到故乡苏州,购得大弘寺废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