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五章 只有学霸最了解学霸
能让左童童考大学。
然后遭到左童童的母亲好一顿冷嘲热讽。
孩子他爹走得早,给我扔下三个孩子,还有一对卧病在床的公婆,把左童童供到高中毕业又上了一年回炉班,已经把亲戚朋友借了个遍,蒋老师要是觉得她上中专太可惜,能不能借我两百块钱,等左童童毕业上班就还给你……
蒋国秀当时气得脸都红了。
教师行业在八十年代收入很低,很多偏远地区都有拖欠教师工资的现象,乾阳市虽然能够保证按时给教师发工资,工资水平却比厂矿企业低了一大截,蒋国秀抽烟只抽七分钱一包的羊群,向他借两百块钱,分明是故意挤兑人。
妈妈这个样子,左童童觉得既失望,又丢人,昨天晚上偷偷哭了一场。
今天到了学校,一直不敢和蒋国秀正面对视。
她不明白,蒋老师去家访明明是一番好意,妈妈为什么要说难听话。
491分,再努把力都能考上重点大学了,可是考得再高有什么用,家里欠了很多钱,都是穷帮穷的穷亲戚,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都等着左童童尽快上班还钱。
“方波,476分,全班第四名。”
“马铭,474分,全班第五名。”
“侯志坚,473分,全班第六名。”
……
除了遥遥领先的前三名,后面的分数差距急剧缩小,竞争激烈。
马铭以前是个偏科大王,上次期末考试补齐短板,一举冲到全班第四名,也算是一种后发优势。
可是补上短板后,后发优势也随之消失,大家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终归还是方波这种资深的伪学霸底蕴深厚,以两分的微弱优势反超马铭。
其实到了470分这个档次,已经可以摘掉伪学霸的帽子,变成一枚真学霸。
后世查询八十年代早期的高考升学率,很多资料都在10%上下浮动,但是这个数字并不准确,是按照录取人数除以报名人数算出来的,没有考虑预考刷掉的一大批学渣,预考的通过率在40%左右,再加上其他一些影响因素综合算下来,八十年代早期的升学率其实只有3%。
高考考到470分以上,肯定能上本科,在没有大学扩招的1983年,普通本科生的含金量不亚于后世的985。
蒋国秀念到方波、马铭和侯志坚的分数,整个人都有点飘,不得不停顿一下,脑子里莫名其妙的,闪过一句沙家浜的唱腔——想当年老子的队伍才开张,拢共才有十几个人,七八条枪……
接下来是一大批450分左右的成绩,稳坐大专,本科也有希望,薛梅的名字霍然出现在其中。
450分再往下,吴边根和李莉的名字相继出现,他们属于最纠结的那批考生,考中专可惜了,考大专又有不同程度的风险。
最后算下来,回炉班1班超过450分的考生一共有42人,远远超过蒋国秀的那份考大学名单。
“蒋老师,我到底该报什么啊?”
吴边根本来已经决定报考中专,现在突破自我考到448分,大专变得触手可及,反而没了主意。
“蒋老师对不起,我考了460分,能不能报考大学?”薛梅很内疚的样子。
“蒋老师,我想报考大学,又觉得没有百分之百的把握,您帮我出个主意呗。”474分的马铭也贱兮兮的凑热闹,但他说的没错,预考成绩只是一个参考,除了遥遥领先的曲军、李海燕和左童童,其他人都不能说有百分之百的把握。
头疼啊!
但是疼得很幸福,疼得干劲十足。
回炉班1班考得这么好,那份考大学的名单必须再增加一串名字,蒋国秀没有搭理马铭,对薛梅和吴边根露出和蔼的微笑。
“是不是考大学,要结合自身情况做决定,你们两个自己觉得还能继续涨分吗……”
另一边,李莉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