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章 道心如恒,无送无迎
中专突然改成单独考试,不仅给考生和家长出了一道难题,也让老师学校和教育部门操碎了心,接下来的几天,市教育局连续开会下文件,解释中专单独考试的原因,引导学生根据自身情况,正确选择报名志愿。
1983年中专单独考试,并不是异想天开的拍脑袋决策,而是迫不得已的权宜之计。
说到底还是考试资源不够,参加高考的考生太多,中专和大学一起考,实在搞不定。
考试资源主要包括考场、监考老师,改卷老师等等,一年一年的不会突然有太大变化,但是1983年正好赶上两年制高中改三年制高中的节点,最后一届两年制的高中毕业生,和第一届三年制的高中毕业生同时参加高考,考生人数一下子就爆了,只好分成两次考试。
接到市教育局的文件,老师学校和考生都意识到,中专单独考试已经是大势所趋,与其发牢骚提意见,不如积极面对。
十七中校方经过开会研究,很快制定应对措施,开始引导考生选择报名志愿。
十七中校方的应对措施可以归纳成简单的一句话——让适合考中专的考生去考中专,让适合考大学的考生去考大学。
绝对没毛病的一句话。
但在实际操作中,一个考生到底适合考中专还是适合考大学,并没有一个令人信服的标准。
比如回炉班1班的英语课代表马铭,蒋国秀力挺他可以考大学,校长鲍喜来却坚决反对。
马铭虽然上次期末考试考得不错,以前的成绩却一直很差,一次考得好也许是撞大运超常发挥,难道高考也让他撞大运?
又比如回炉班1班的班长方波,蒋国秀说他也可以考大学,可是方波期末考试的成绩还不如马铭,考个中专就不错了,何必让他冒险考大学?
再比如……
再三再四的比如……
几乎每个学生都会引起争论,老师们内部都不能统一意见,蒋国秀为了说服鲍喜来,搬出曲军那套“今年中专难考,考大学反而简单”的分析,鲍喜来听后连连点头,仍然反对让马铭和方波考大学。
你说的很有道理,但是没有发生的事儿,谁都不敢打包票,万一最后的结果不像你说的那样,没有地方买后悔药去。
“老蒋啊,学生怎么选择报考志愿,终归要让他们自己拿主意,我们当老师的不能太激进,而是要向稳健的方向引导,否则很容易出事的,你明白吗?”
老蒋你撺掇马铭和方波考大学,万一他们高考落榜,家长打上门来,你怎么收场?
“我当然明白,但是他们两个进步很大,如果让他们考中专,最后考出来一个特别高的分数,同样会出事!”
蒋国秀的回答,让鲍喜来一下子愣住了。
这的确是个问题,假如别的中专生都是300分左右,马铭和方波却考到400分以上,傻子都知道他们应该考大学,碰上不好说话的家长,同样会来学校闹事。
“唉,教育局让我们正确引导,这怎么引导?简直左右为难嘛,不引导又不行,只好等预考成绩出来再说了。”
鲍喜来纠结搓脸,用力用力再用力。
如果不加引导,任由考生和家长自己选择,现在虽然可以落个清静,等到高考结束后,可能会出更大的问题。
“预考成绩也只是一个参考,到底报中专还是报大学,必须根据每个考生的具体情况做选择,考生的情况我们班主任最了解,鲍校长你就不用跟着瞎掺和了。”
蒋国秀不像鲍喜来那样顾虑重重。
这就不是躲的事,越往后躲越出事。
作为一个老师,只要把工作做到位了,真心为学生好,学生和家长大多数也是通情达理的,哪怕出现万一情况,最起码问心无愧。
……
下午第一节课后,教室外面的走廊。
“薛梅,你不应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