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达摩祖师安心法门》
即断。譬如暗中,日光一照,而暗皆尽。若悟无心,一切罪灭亦复如是。
问曰:“弟子愚昧,心犹未了审。一切处六根所用者,应答曰语,种种施为,烦恼菩提,生死涅盘,定无心否?”
答曰:
“定是无心,只为众生妄执有心,即有一切烦恼生死、菩提涅槃。若觉无心,即无一切烦恼生死涅槃。是故,如来为有心者说有生死,菩提对烦恼得名,涅槃者对生死得名,此皆对治之法。若无心可得,即烦恼菩提亦不可得,乃至生死涅槃亦不可得。”
问曰:“菩提涅槃既不可得,过去诸佛皆得菩提,此谓可乎?”
答曰:“但以世谛文字之言得,于真谛实无可得。故《维摩经》云:‘菩提者,不可以身得,不可以心得。’又《金刚经》云:‘无少法可得'。诸佛如来,但以不可得而得。当知有心即一切有,无心一切无。
问曰:“和尚既云,于一切处尽皆无心,木石亦无心,岂不同于木石乎?”
答曰:“而我无心,心不同木石。何以故?譬如天鼓,虽复无心,自然出种种妙法教化众生。又如如意珠,虽复无心,自然能作种种变现。而我无心,亦复如是。虽复无心,善能觉了诸法实相,具真般若,三身自在,应用无妨。故《宝积经》云:‘以无心意而现行’,岂同木石乎?夫无心者,即真心也;真心者,即无心也 。”
问曰:“今于心中,作若为修行?”
答曰:“但于一切事上觉了,无心即是修行,更不别有修行。故知无心即一切,寂灭即无心也。”
弟子于是忽然大物,始知心外无物,物外无心,举止动用,皆得自在,断诸疑网,更无挂碍。即起作礼,而铭无心,乃为颂曰:
“心神向寂,无色无形。
睹之不见,听之无声。
似暗非暗,如明不明。
舍之不灭,取之无生。
大即廓周法界,小即毛竭不停。
烦恼混之不浊,涅槃澄之不清。
真如本无分别,能辩有情无情。
收之一切不立,散之普遍含灵。
妙神非知所测,正觅绝于修行。
灭则不见其坏,生则不见其成。
大道寂号无相,万像窈号无名。
如斯运用自在,总是无心之精。”
和尚又告曰:
“诸般若中,以无心般若而为最上,故《维摩经》云:‘以无心意无受行,而悉拙伏外道。’又《法鼓经》:‘若知无心可得,法即不可得,罪福亦不可得,生死涅槃亦不可得,乃至一切尽不可得,不可得亦不可得。’”
乃为颂曰:
“昔日迷时为有心,尔时悟罢了无心。
虽复无心能照用,照用常寂即如如。
重曰:
“无心无照亦无用,无照无用即无为。
此是如来真法界,不同菩萨为辟支。
言无心者,即无妄相心也。”
又问:“何名为太上?”
答曰:“太者大也,上者高也。穷高之妙理,故云太上也。又太者,通泰位也。三界之天虽有延康之寿,福尽是故终轮回六趣,未足为太。十住菩萨虽出离生死,而妙理未极,亦未为太。十住修心,妄有入无,又无其无有双遣,不忘中道,亦未为太。又忘中道,三处都尽,位皆妙觉。菩萨虽遣三处,不能无其所妙,亦未为太。又忘其妙,则佛道至极,则无所存。无存思则无思虑,兼妄心智永息,觉照俱尽,寂然无为,此名为太也。太是理极之义,上是无等色,故云太上,即之佛如来之别名也。”